按关键词阅读:
“参观的、学习的、搞团队建设的人越来越多,高峰时候平均每天2000多人次。”龙书伍说,全村把旅游当成主导产业,做了未来15年的发展规划,立志要实现乡村振兴。以十八洞村为发源地,“精准扶贫”方略指引中国的反贫困斗争实现历史性的跨越,湘西州也正在告别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
9月24日,婚礼开始前,十八洞村村民施六金和新娘吴春霞在门口迎接客人。新华社采访人员 李尕 摄2018年,十八洞村的人均纯收入增加到了12128元。截至2018年底,湘西州累计脱贫55.4万人,贫困发生率已由2013年的31.93%下降至4.39%。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湘西州在“精准扶贫”中,着力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非遗+扶贫”“扶贫工坊”等模式让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
曾任湘西州副州长、如今已80岁的凤凰县山江镇苗族博物馆馆长龙文玉,退休后一手建立了苗族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大量湘西本土少数民族的古代居所、文物摆件、饰品服饰等等,让游客领略到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境内外游客到湘西旅游的“打卡”胜地。
在龙文玉看来,既能挖掘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也能让少数民族群众得到红利,才是适合当地的发展之道。
前不久,湘西州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非遗传人、72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龙送梅领到了人生的第一笔工资1600元,她在自己的苗寨从事纺织表演,不离家门就能实现脱贫。
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在山泉水厂工作(9月3日摄)。新华社采访人员 陈泽国 摄竹山村是凤凰县深度贫困村,像龙送梅这样的民间艺人,日常在苗寨做家务干农活,纺车织布练就一手绝活。如今,村里利用传统苗寨资源搞旅游,村里的民俗艺人把农耕文化、风情文化、习俗文化和非遗文化都做成了“实景”旅游产品,受到游客喜爱。
和龙送梅一样,彼时在外打工的罗维英也回了乡,并成为苗绣传承人,不仅自己提高了收入,成功脱贫,还带领坪朗村的苗家姑娘们,将苗绣“织成了”远近知名的手工艺品。“苗族的传统特色不再是落后的东西,让苗家姑娘们有了自信。”她说。
稿源:(新华社)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491580.html
标题:神秘湘西崛起“新地标”(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