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产业 传承历史文脉( 七 )

今年63岁的王政治家里制作豆腐干的技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我的外婆做了70多年豆干,我就是闻着外婆家的豆干香长大的。"王政治说,传统的制作流水豆腐干的制作流程共有10道,包括选料、垒泡、石磨、烧浆、过滤等,其中最讲究的要数熏炕,使用玉米球(除去玉米粒中间的玉米棒子)暗火烟熏,直至豆腐块水分收干,两面焦黄。最难把握的就是火候,一般制作豆腐干整个过程要花10个小时以上。2008年,古法技艺制作的倒流水豆腐干入选石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我舍不下这份情怀,想通过产业化发展的方式将土家文化保留下来,也让更多人尝到这份美味。"王政治说,为了继续传承老一辈的匠心,他的女儿王薇辞去在成都的高薪工作,返乡和他一起创新起这一"老产业",并于2015年注册了公司,正式开始经营。2016年,这套完整的工艺入选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不能忘本,不能忘根。"从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变成规模化的产业发展,王政治却一直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为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在县扶贫办、县供销联社的指导下,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倒流水食品有限公司和勤俭黄豆股份合作社正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公司提供协议,保证农民黄豆有销路;合作社按照公司要求,对参与协议的居民进行了统一规范化的黄豆种植培训,保证公司收购的黄豆是优质产品。同时,当地推行的土地流转制度解放了一部分的劳动力,农民可以在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可以在豆腐干工厂打工,就连农作物废料玉米球也成了工厂收购的一部分,作为制作倒流水豆腐干的烟熏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