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供应形势及潜在风险分析(11)

2.4 政策性因素或将成为未来影响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因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了能源领域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能源行业的发展。但必须指出的是,在当前对能源领域的改革中,政策缺乏一致性、稳定性等问题也开始出现,很多政策措施缺乏前期充分的考量。以煤炭去产能为例,我国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的方式仍然主要依靠限产等行政手段,276天工作日等的限产措施直接引发了煤炭价格大涨,燃煤电厂业绩大幅下滑,煤电矛盾被再次激化,而且这种“一刀切”的调控方式也使得主要的煤炭输入大省出现无煤可用的局面。以行政指令去产能固然简单易操作,但难免存在扭曲政企关系、造成对去产能对象有失公平、调控力度难以精准、治标不治本等问题。在管网建设、储气调峰能力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大规模推进“煤改气”工程,当遇到自然灾害、进口气无法得到保障时,产生天然气供给中断在所难免。

3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的政策建议

3.1 建立能源预测预警模型,完善能源风险应急管理体系

能源预警是为了预防能源危机,对可能引起能源危机的因素进行监测,发现警情,分析与辨别警况,寻找警源、判断警度以及作出排警决定的一系列活动。美国、日本等国家十分重视能源安全预警研究,并且建立了相应的能源信息监测和分析机构。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消费、石油进口国,加强能源预测预警工作已经刻不容缓。一是要建立专门机构,负责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分析工作;二是要全面整合能源数据统计与汇总渠道,加强政府部门与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研究机构的协调合作,运用大数据技术、问卷调查等技术扩大能源统计数据的范围,提高数据质量,建立起权威的能源数据库;三是要重视专家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预测预警方法的研究,尽快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预测预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