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带一路”出了问题,而是西方国家的心态出了问题( 三 )

“一带一路”是“新型全球化”,基本逻辑是“去中心”,将边缘激活成为节点,彻底消除“孤岛”,由此将节点连接为全球网格,从而体现公平与普惠发展。因此,“一带一路”本质上是反对依附关系或结盟政治的,更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行径。在过去五年,“一带一路”建设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大多数项目建在边缘或半边缘国家,如中亚五国、中东欧十六国等。这些国家很多是“内锁国”(老挝、埃塞俄比亚、捷克等),即锁在大陆腹地,无法连通海洋,无法享受全球化所带来的福利,“一带一路”的五通建设即要将内锁国变为陆联国,使其成为全球化网格中不可或缺的节点,这充分体现中国全球治理观中所强调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为什么说“中国债权帝国主义”是一个伪命题,需要聚焦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如何看待“一带一路”的基建项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优先领域,但不是唯一。在过去,就西方国家而言,外商直接投资(FDI)并不一定意味着跨国资本到别国投资建厂。很多资金可能只是出于避税或寻求高杠杆收益的目的流入他国。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希望以点带面,不仅能够走出去,更希望走进去,即帮助相关国家提升其产业基础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可以发现公路、铁路、电站、港口等基础设施项目之后,中国企业致力于推动产能合作项目以及健康、医疗、教育等民生项目,如产业园区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发展产业基础,一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是出口导向,帮助这些国家换取外汇。同时,中国投资会带动当地私营部门投资,推动私营部门发展,实现经济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