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孩子在校打扫卫生 家长主动帮忙引发争议( 六 )

“打扫教室卫生是对孩子基本的锻炼,家长的担忧都是溺爱。”熊丙奇说,如果孩子打扫卫生时间很长,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在打扫时注意力要集中,必须在多长时间内完成;如果孩子打闹,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要认真打扫,完成打扫任务后再玩。有问题,家长应该是告诉孩子怎么解决,而不是因为孩子打闹、浪费时间,家长就冲上去做。久而久之会造成孩子什么都做不好,甚至上了大学都无法照顾自己的现象。

很多人把孩子不爱劳动归结为是“独生子女”造成的,其实并不尽然,孩子天生并不懒。教育专家说,当孩子刚刚学会说话、走路,逐渐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参与意识”很强,见大人扫地,他会抢走你的扫帚,非要自己扫;见大人洗碗,他会学着你的样子动手干。他们把和大人一起干活看得像做游戏、玩玩具一样有趣。如果在这时家长因势利导,鼓励孩子,并对孩子进行具体的指导,告诉他扫帚怎么拿、碗怎样洗,会产生一举两得的效果,孩子会很高兴,也培养了他们的劳动习惯。所以,对孩子的劳动教育越早越好。

其实,让孩子适当地参加劳动益处很多,譬如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据悉,哈佛大学曾经做过有关孩子做家务的调查,结论是爱做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比为15:1,犯罪率比为1:10,同时,爱做家务的孩子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