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文起潇湘 吹出扶贫新风尚

锦绣潇湘 , 自然风光秀丽 , 文化底蕴深厚 。
“天下谷源、人间陶本” 。 万余年前 , 湖南玉蟾岩 , 产出了世界上迄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 刷新了人类最早栽培水稻的历史纪录 。
“济沅湘以南征兮 , 就重华而陈词 。 ”2000多年前 , 屈原入湘境 , 饮湘水 , 吟诵出湖湘的先秦之歌 , 将湘民带入了诗的意境 。
如今 , 岳麓山下“惟楚有才”的古语引起连绵回响 , 吹出脱贫攻坚新风尚 。
富民
历史里走来的脱贫良机
贫困户|文起潇湘 吹出扶贫新风尚
文章图片
何小金正在修剪杂草 。 李芳森 摄初冬时节 , 湖南资兴的最高气温仍高居20℃不下 , 今年的最后一缕暖风 , 吹至24万亩东江湖上 , 泛起一抹抹水波 。 纯净的水汽也跟随这波暖风 , 潜入岸边的沙子堰山上 , 滋润着石壁上一种精灵般的植物——铁皮石斛 。
石斛 , 常见于山谷之中 , 因其保健功效 , 有着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美誉 。 如今 , 仙草石斛在资兴白廊镇白廊村试种成功后 , 在荒山上发挥着“点石成金”的能力 , 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
白廊村 , 200亩的荒山之上 , 遍布石头 。 白廊村东江斛农旅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谭跃平带领着贫困户何小金和蒋礼英在沙子堰山上忙碌 , 修剪杂草、滴灌浇水、察看石斛长势 。
树体式、树桩式、石壁式、船体式 , 一万丛铁皮石斛以不同的“姿势” , 扎根在荒山之上 。 湿度大、空气好、水质优 , 在这片适合铁皮石斛生长的土地上 , 毋须大开发 , 谭跃平当年试种 , 当年便获成功 。
“一天100元左右的工资 , 让贫困户脱贫有奔头 。 ”离采摘期虽还有三年半 , 但铁皮石斛已在白廊村的脱贫进程中发挥作用 。 前期的水管铺设、水池建设、道路硬化、杂草清理 , 以及日常的管护 , 已经给村里带来数千人次的劳动收入 , 何小金便是受惠者之一 。
“家里的网箱上岸了 , 我也跟着上山了 。 ”54岁的何小晶 , 面对今年全面永久性禁止东江湖天然渔业资源生产性捕捞 , 东江湖退出10多万平米后网箱养鱼 , 脱下防水服 , 带着镰刀进入种植基地工作 , 每个月能挣3000元左右 , 加上妻子在民宿做服务员的收入 , 以及儿子外出做厨师的工资 , 这个曾过着水上漂泊生活的家庭 , 也逐渐稳定下来 。
“打造农旅结合的铁皮石斛基地 , 带动周边乡镇发展 , 在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收入的同时 , 做好教育科普 , 缓解贫困户的就业压力 。 ”看着长势喜人的铁皮石斛 , 谭跃平也开始谋划起下一步的发展 。
不同于资兴市冬风吹来脱贫机遇 , 位于苏仙区的湖南凤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内 , 则显现出比冬日暖阳更加热烈的脱贫场景 。
贫困户|文起潇湘 吹出扶贫新风尚
文章图片
 湖南凤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扶贫车间 。 李芳森 摄备粉、熬汤、煮粉 , 一碗地道的栖凤渡鱼粉 , 需经过三大步骤、十六道工序 , 才能烩出米香、汤鲜、辣爽的鲜美 。
相传三国时期 , 刘备军师庞统来到西河古渡 , 因病投宿客栈 , 店家孙女楚楚姑娘即煮一碗鱼粉呈庞统 , 庞统食后满头大汗、病情好转;之后两人渐生情愫 , 庞统被重用后 , 西伐未归 , 楚楚姑娘思恋庞统而精制鱼粉留念 , 从此 , 鱼粉得以相传 。 这也是栖凤渡镇的由来 。
一条河一碗粉 , 造就了一座城 , 这碗栖凤渡鱼粉 , 逐渐成为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在成立近9年的湖南凤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手上 , 也发挥出脱贫的能量 。
湖南凤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胡建华介绍 , 公司将于2021年共投入近2亿元 , 建设鱼粉文化传承基地、扶贫车间、工业旅游加工厂及研发大楼等项目 , 解决贫困户和剩余劳动力近200人就业 , 并以采购订单模式带动周边3000户以上农户增收 , 600余户贫困户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