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反和|在青藏高原上挖化石是种什么体验?谢邀,刚体验完高反和冰雹
作者/吴飞翔
文章图片
撰文 / 吴飞翔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走进藏北 化石“秋猎”收获满满!
2019年 ,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项正式启动 。 青藏高原古生物科考队在西藏色林错周围发现了距今约2600万年前的棕榈、攀鲈、臭椿等化石 , 为复原高原久远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多样性和古环境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证据 。 为了进一步探知高原隆升过程对生物世界的影响 , 追溯“演化与隆升并进”的生命故事 , 复原高原从“暖湿低地到高寒冰原”的沧桑巨变 , 2020年8月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考队员在立秋时节 , 分多路飞抵林芝与西双版纳植物园古生态组汇合 , 深入藏北高原腹地 , 由此拉开了2020年西藏化石“秋猎”的序幕 。
文章图片
考察路线:林芝-拉萨线逆尼洋曲(河)而上直奔拉萨 , 随后一路北上 ,奔羌塘始新世(距今约4700万年的地层) , 在班戈县做定
01“鏖战”班戈
文章图片
俯瞰班戈县城(摄影/袁勇伟)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曾率队穿越藏北羌塘 , 到达班戈县附近 , 也曾驻足色林错畔 。 在中国科学院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考察期间(19世纪70年代) , 陈宜瑜先生和同事深入班戈县境内 , 采集新近纪鱼化石;文世宣先生和同事也曾在此踏勘 , 采集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化石 。
专项启动后组建的青藏高原古生物科考队在班戈地区的工作始于2009年 , 当时邓涛研究员带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原队来此地搜寻新生代化石 , 特别是哺乳动物和鱼类的化石 。 恐龙灭绝之后的新生代是哺乳动物的时代 , 鱼类也更加接近今天的面貌 。 此后科考 , 历年不断 。
文章图片
高原上找到的鲤科鱼类化石(待进一步研究)
文章图片
早期原始的披毛犀头骨(上)和颊齿(下)化石
文章图片
雪豹祖先——布氏豹头骨化石
文章图片
北极狐的祖先——邱氏狐下颌骨化石
2013年 , 科考队在班戈县附近牛堡组发现一些植物化石 。 之后新增的标本里 , 西双版纳植物园古生态组先后描述了大果臭椿和亚洲首例兔耳果化石 , 以及迄今已知最早的萝藦亚科(夹竹桃科)化石 。 这些都是著名的绿河页岩和梅塞尔化石群的重要成员 , 可以想见 , 与欧洲和北美遥相呼应 , 一片新的始新世森林呼之欲出 。
02高原上的苦与乐
文章图片
通过2017-2019年的踏勘和准备 , 此次重返班戈地区 , 科考队在海拔4820米的地方锁定了最可能的化石富集层段 , 大家准备放开手脚 , 集中发掘 。
班戈县城海拔和周边乡镇比 , 并没有太高 , 然而队员的高原反应却格外剧烈 , 连有些藏族司机 , 也没能豁免 。 2018年“高反损失”最大 , 年轻队员高反严重 , 只能回撤 , 全队减员近半 , 今年也不例外 。 奈何环境就是这样 , 留下的队员 , 除了各有各的应付招数 , 基本都在攒着一股心劲 , 努力维持 。
- 那熟悉的脸|何炅更博表示体重减轻五斤,网友拿身高反击,何炅的回复尽显情商
- 转身|山西:一个黄土高原小山村的华丽转身
- 荒野|在世界屋脊,阿里高原的荒野之中,遇见那极致的美丽
- 明珠|(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一湖清水映“绿”廊——高原明珠洱海“颜值”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