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张文宏的这段话厉害在哪里?

原创 李松蔚 
张文宏医生几天前发了一篇微博,这只是他在疫情期间发表的无数社会言论之一,没有特别的热度,但我佩服得不得了 。所有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这个社会做点事的朋友们,都值得学一学 。
简单地说,就是又有担当,又有技巧 。
我们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澎湃新闻|张文宏的这段话厉害在哪里?
文章图片
乍一看,不一定能看出来好在哪 。
但我们设想另一种可能,他是不是也可以说:冬天来了,上海已经出现了本土病例,第二波疫情随时都可能发生,大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也是顺理成章的吧?
但他如果这样说,舆论就会朝另一个方向发酵 。其实在他发声之前,已经有苗头了,有病例的城市竞相提高警戒级别,进入了「战时状态」 。别的地方也跟着紧张 。比如北京就加强了对进京人员的管控 。这个风气蔓延下去,生产生活都会有损失 。这当然也无可厚非,生活事小,安全事大嘛 。
但如果任这种趋势滑坡而不加遏制,就可能越来越极端 。在风险面前(确实有风险),就算非常小,保守点总没错 。做「战时状态」这种决定很容易,承担的责任相对小——不出事,说明我防得好;万一出事了,至少我该做的工作也都做了 。
人人如此,就会造成巨量的机会成本损失 。
可是如果要讲「情况不严重,不要怕」这种话,承担的压力就非常大 。作为医生,每天跟患者打交道,张文宏不可能不知道保守是更安全的 。
但他担起了本可以不担的责任,这就了不起 。
澎湃新闻|张文宏的这段话厉害在哪里?
文章图片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再看他讲话的技巧 。
如果目的是让公众放心,张文宏也可以说:「没什么问题,我们判断过了,大家该干嘛干嘛」,这样也会有一点效果,但是肯定不如这一篇 。为什么?因为这是在对「问题」下结论 。很多人(比如我)就会保持一种谨慎的怀疑:「你说没问题就没问题了?真要是没问题,这一例又是从哪里来的?」这段时间也一定有些真假难辨的消息,借着人们的疑虑到处流传 。要证明「没有」是很难的,他说没有,我说有,你多半也是宁可信其有的吧?——「说到底他只不过是一个医生,有些事他这个级别接触不到……」都能想到谣言会这样展开 。
所以张文宏从来不说「没有问题」,而是说「我们有能力」,能力足以应对问题 。两个说法的差别很微妙 。证明「没有」难,证明「有」就容易多了 。有就是有,是他的专业权威可以背书的 。
我们做心理咨询的,正应当多学习这种思维 。遇到担惊受怕的人,如果想安慰他们,本能的第一反应是否认:「别怕!没问题」,但这只是在安慰自己 。心理咨询师必须克制这股冲动,实事求是承认问题,同时还要乐观思考,想到「他有应对问题的能力」 。我训练过咨询师,知道这种思考有多么违背本能,即使是专业助人者也需要长期训练 。如果张文宏是靠自己领悟的,就太厉害了 。
「我们的追踪能力总是能快过病毒的传播能力」,一看到这个句子,是不是瞬间就踏实了?
他的语言技巧之高,还不止于此 。
看文章布局,他讲完对病例的会诊,迅速把视野放到宏观,讲进博会,讲上海的开放度,讲全球交流 。「病例不重,但引起了各界关注」,这句话一下从极小跳到了极大,妙得很 。按说他作为医生,本职工作可以只是分析这一个病例的病情,说一声「不重」就交差了 。但他不,他把一个病例和一座大都市,和全球化交流的背景连起来了 。
有这样一层联系,看问题的视角就会从一条单向度的线,拓展到一个平面,甚至是一个立体 。既然有风险,为什么不用严防死守的方式,堵截在国门之外?因为这是一个开放的国家,一座开放的国际化都市 。防疫从来不是「唯一」的目标,它有更博大的胸襟和更长远的志向 。一旦张文宏医生指出这个背景,我们就意识到这件事深层的意义:这是上海作为中国对外交流的前哨站,遭逢的一次测验,它能在风险和开放中找到平衡点,就代表着中国在「新形势」下具有继续对外开放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