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游记

----------------END----------------
 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游记
文章图片
[1]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不回头看那些被浪花淘走的英雄。但是,古墓却是他们的见证者,带着他们的传说,越过高山大海,越过人世沧桑的斑斑锈迹,在历史的道路上留下深深的印痕。当然,去明十三陵,并写下这篇游记,不仅是为了见识这些英雄,还有下面几个原因:1)读过《明朝那些事儿》之后,一直想着去十三陵看看明朝那些皇帝死后呆的地方。2)据说明十三陵青山环绕,水流屈曲,各座陵墓都是背山面水,风水极佳,所以必须去见识一下。3)记录游玩过程和图片,方便他人的出行。[2]明朝是一个很特殊的王朝,不和亲、不纳贡、不赔款、不割地,既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大义凛然,也有于谦、海瑞、戚继光、张居正、邢玠那样的高风亮节。每次在北京周边看到雄关万丈的长城,总能想起这个‘社稷为重,君为轻’的王朝。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十三位葬在了十三陵。明太祖朱元璋葬在了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皇帝朱祁钰死后被废,葬在了北京海淀区玉泉山北麓的景泰陵。先说说建文帝朱允炆。大儿子先死,朱元璋直接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长孙朱允炆,把自己剩余的几个儿子都打发到外地,封为了藩王。朱允炆登基后,听从大臣建议,削了几位叔叔的藩,仅留了一个最棘手的四叔,燕王朱棣。然后派三十万大军围剿朱棣,朱棣奉天靖难,举兵南下,三年就打到了南京城下。守城大将开门受降,宫内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一说是死了,一说是出家了)。这样,燕王朱棣就成为了明朝第三位皇帝,十三陵的历史,就是从他开始的。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犹在,还有饮食起居的需求,所以非常重视陵寝的修建。按照阴阳五行学说,陵墓属‘阴’,北代表‘阴’,所以通常都建在城市的西北。明十三陵就是根据风水的理论,建在了北京城的西北郊昌平区境内,其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陵墓建筑群之一。这块地确实不错,三面环山,左青龙(蟒山)、右白虎(虎峪),背靠天寿山。就这些地名来讲就够吉利的,龙虎把门,背靠天寿,中间这块小盆地里,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明代13个皇帝的陵墓。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共13处。陵区群山环抱,每座陵都位于一座山脚下,且每座陵前都有洗墨溪蜿蜒流入十三陵水库,此处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到目前为止,明十三陵开放的景点只有:神道、长陵、定陵和昭陵。笔者就只去了神道、定陵和长陵,所以,只能带你去这三个地方走一走。去十三陵有两种比较经济的路线,一个是坐地铁到十三陵站下车,再打的或坐公交车过去;另一个是直接从德胜门乘坐872直达十三陵,全程约1个小时,终点站是长陵,途径神路和定陵。
 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游记
文章图片
 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游记
文章图片
[3]神路位于十三陵南端,是通往十三陵区的总神道,总长约7公里,也是明十三陵的第一个参观景点,由石牌坊,大红门,碑亭,石像,龙凤门组成,最初是长陵专用的,后来演变成十三陵的总神路。神路的最南端是石牌坊,它是我国现存最大、最早的石枋建筑。石像位于从碑亭北的两根六角形的石柱起,至龙凤门止的千米神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整齐地排列着,造型生动,雕刻精细,为我国古代陵园中罕见的精美石雕,也是神路最大的看点。
 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游记
文章图片
[4]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同时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保存较好,出土较多文物的陵墓。其地宫可供游人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