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聊天、不敢静音…如何破解"家长群"变"压力群"?

_本文原题是:如何破解“家长群”变“压力群”?
新华社杭州11月14日电(采访人员俞菀)2个孩子10个家长群,不到30分钟未读消息99+……互联网深度介入教育的今天,“家长群”成“压力群”的情况日趋明显 。近日,杭州市教育局表示将通过建立“负面清单”等形式进一步梳理“家校关系”,引发广泛讨论 。不少家长认为,在家校充分协商基础上确立家长群“群规”已势在必行 。
“跑偏了”的家长群
学拼音、讲故事、改错题、跳绳、仰卧起坐……一段时期以来,本该是家校沟通辅助平台的家长群,却无形中成了学生作业的打卡群、家长们的压力群 。QQ、微信、钉钉、教育App……不少二胎父母手机里有将近10个家长群,“置顶聊天”还不能“消息免打扰”,更有甚者一些本该是家校沟通桥梁的家长群,却出现不适宜的内容 。
“上班的时候手机提示音一直滴滴滴,半小时不看群里的未读消息就99+ 。”小学学生家长唐怿说,“不敢关静音,生怕错过老师的重要通知 。真要找通知了又很费劲,每次都被其他家长发的各种日常刷屏,不是拍马屁,就是炫耀自家孩子,还有各种投票,无数次有退群的想法 。”
【置顶聊天、不敢静音…如何破解"家长群"变"压力群"?】 更有甚者,个别激进的家长会在群里乱“带节奏”,事态不明、真假不辨的时候就盲目斥责,煽动其他家长情绪 。“班里有个孩子的父亲,经常和老师吵架,说数学老师给培训班做广告 。有家长看不下去了出来帮老师说话,他又跟其他家长吵,搞得群里乌烟瘴气 。”杭州一小学学生家长胡女士说 。
“有时候通过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传递消息,确实容易产生理解偏差和误解,加速矛盾的发酵 。”杭州某小学学生发展中心教师王琪坦言 。
包括王琪在内的多位受访一线教师坦言,目前对家长群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尚存在教师和家长职权不明等情况 。老师们的底线原则是“只谈与学习相关的内容”,而对于一些家长之间发生的争议,却很难协调介入 。
之江教育特约评论员、衢州二中教师胡欣红表示,家长群虽然小,也是一个小“江湖”,绝不能任其野蛮生长,必须订立相应的规则 。家长群里的是非,完全可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
家长群变为作业群
“我老公和我工作都比较忙,大宝、二宝学校里的作业大都有打卡要求,有些要录视频督促,有些得检查上传,作为双职工家长一天下来疲惫不堪 。”某中学家长王女士说,如果遇到加班,按时打卡就会成为难题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家长群的日常“打卡”任务变得更加繁重 。“有些学校,8点多就要在群里签到上报体温、行动轨迹等基本信息,忘了还会被老师在群里@,十分尴尬 。但这个时间点通常都是送娃上学后再赶去上班的途中,感觉每一天都从手忙脚乱中开始……”网友“小君莲”说 。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家长都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进步,也愿意与孩子一同学习阅读 。但如果学校为了实现“减负”目标而刻意减少书面作业,反而在家长群布置一些“非书面”作业,让家长督促孩子们完成并打卡,这就有些变味了 。
不少受访家长表示,有的老师会在群里上传作业电子版,要求家长自行打印、批改并签名拍照上传,如果各科作业都要求这样留痕反馈,很难不令人焦虑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家长群变为作业群,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职责混淆、家校关系错位所致 。要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归其位,避免教师将批改作业的“包袱”随意甩给家长,还需加快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并推进学校治理改革,将错位的家校关系“扭”回来 。
家长群“立规”势在必行
针对家长们反映的情况,近日,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梳理家校合作中的“负面清单”来守住底线 。坚决反对利用家长群等手段渠道,变相增加课业负担、让家长批改作业、代替学生到学校参加活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