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茅明睿:面对疫情 如何创造包容社区( 三 )


澎湃新闻|茅明睿:面对疫情 如何创造包容社区
文章图片
街道大脑再将发现的问题节点信息推送到城管巡逻车的PAD上,让巡逻车下一次到达这些问题节点的时候,停车拍照,并填写问题出现的原因,比如如果一个地方有噪音,到底是交通拥堵导致的汽车鸣笛、店铺播放音乐声过大还是场地施工;如果一个地方有异味,是因为厨余垃圾暴露、下水道反味还是餐厅生火做饭,等等 。巡逻车所填写的核查信息反馈回街道大脑,指挥中心会对它进行查看,来判断是否需要解决,以及由谁、以什么方式进行解决 。
澎湃新闻|茅明睿:面对疫情 如何创造包容社区
文章图片
从这套系统上线以来,经过这样的处理流程,双井街道的垃圾暴露问题减少了44%、垃圾问题暴露点减少了28%、市民关于环境问题的投诉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8% 。在未来我们还计划给双井的巡逻车安装更多的传感器,不仅让它有耳朵、有鼻子,还能够有眼睛、有脑子 。
关于盒子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它为我们讲了一个从以市民做传感器到为市民做传感器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题叫做人本 。
澎湃新闻|茅明睿:面对疫情 如何创造包容社区
文章图片
今天我要讲的最后一个故事,它的名字叫井点 。
井点是位于双井街道苹果社区东北侧人行道边上一个300平米的小场地 。这个场地平淡无奇 。场地上只有一类设施,就是老年人的健身器材,但它却是一个80厘米高的台地,且没有任何无障碍设施,老年人不太容易上得去 。这个场地上没有任何儿童游乐设施,只有一块景观石头,随爷爷奶奶来到场地的小朋友只能在这块石头上爬来爬去 。这个场地旁边工作和居住着许多年轻白领,但场地没有任何适合年轻人的空间和设施,所以年轻人几乎从不在这个场地停留 。场地附近有一个工地,每天中午附近的工人会来到这里吃午饭,下午2、3点钟,午休的外卖员也会来这里吃午饭,场地没有桌椅,人们都蹲在地上或者在马路牙子上吃饭 。可以说,这是一个对所有人都不友好的场地,这样的场地在城市里并不鲜见 。
澎湃新闻|茅明睿:面对疫情 如何创造包容社区
文章图片
澎湃新闻|茅明睿:面对疫情 如何创造包容社区
文章图片
我们很希望有机会给这个场地做个“手术”,让它变得更有趣、更有用,对所有人更包容 。去年年底,我们获得了这样一个机会 。北京市规自委朝阳分局和中社社区培育基金发起了微空间·向阳而生的设计竞赛,征集不同的微更新项目方案,井点小微空间成功入围,并得到了十万元的改造资金 。于是我们联合草图营造团队开始了对它的微更新工作 。
我们对这个场地进行了48小时持续不间断的视频观测,记录每个小时不同人群的到访和活动,找到了与这个场地有关的利益相关者,比如,老年人、小朋友、外卖员、旁边公司工作的年轻白领和健身爱好者 。我们把他们召集起来,举办了居民工作坊,将他们分成四个小组,提供一系列装置,让他们绘制对场地更新改造的设想,并得到了小朋友、老年人、设计师和健身爱好者等不同人群的设计方案 。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得到了场地的共同愿景 。
澎湃新闻|茅明睿:面对疫情 如何创造包容社区
文章图片
澎湃新闻|茅明睿:面对疫情 如何创造包容社区
文章图片
澎湃新闻|茅明睿:面对疫情 如何创造包容社区
文章图片
他们希望,场地有儿童活动设施、年轻人健身设施、休息桌椅、彩色铺装以及拍照打卡装置,因为这个场地是一个难得的既能看到北京CBD天际线,又能看到高铁和绿皮车的空间,具备网红空间特质 。
基于居民的共同愿景,我们与景观设计团队草图营造,设计了不同的场地方案,并且基于之前通过视频观测得到的行为大数据,开发多智能体模型,模拟不同设计方案如何影响人们到达场地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