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家长群的4重压力
1.群多、信息多、回复多、点名多
很多人觉得学校家长群比职场工作群还令人紧张
2.除了繁重的课业内容
各种摊派的刷票任务也令家长烦不胜烦
3.各种排名
攀比的无形压力更令家长紧张、焦虑
4.一些家长在群内对老师夸张的赞美、追捧
家长群成了『夸群』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日前江苏某家长的一声“怒吼”,激发了很多家长的强烈共鸣,从而引起各方持续热议 。
人们难免要思索,家长群,为何会触发公众的神经?原本为帮助孩子成长、加强学校与家庭沟通而设置的学校家长群,为何成为公众吐槽甚至发泄情绪的窗口?背后折射了教育领域哪些深层矛盾?
>>现象扫描
家长群的四重压力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家长对家长群的吐槽主要集中在四重压力上:
——第一重:群多、信息多、回复多、点名多,很多人觉得学校家长群比职场工作群还令人紧张 。
“稍不注意,重要通知就会被各种回复淹没 。”贵阳市民王国良说,之前因为没及时回复,他曾被老师点名批评,于是专门将家长群置顶 。另有家长表示:“家长群成了“夺命call” 。回复晚了点名,作业批错了点名,孩子考不好也点名 。”
——第二重:除了繁重的课业内容,各种摊派的刷票任务也令家长烦不胜烦 。
一些学校参加比赛、评比,会把投票任务分派到各个班级,班主任在家长群发动家长及其亲友点赞、投票,还要求上传投票截图 。
——第三重:各种排名、攀比的无形压力,更令家长紧张、焦虑 。
很多家长反映,虽然教育部门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中小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但仍有一些学校老师用各种方式在群内对孩子的成绩进行比较、点评 。
——第四重:为让孩子得到老师特殊照顾,一些家长在群内对老师进行夸张的赞美、追捧,家长群成了“夸夸群” 。
受访的多名家长提到,群里老师一旦发话,就有不少家长凑趣,围着老师长篇抒发感激心情 。一些家长喜欢用诗词歌赋来赞美老师,没那么“有词儿”的家长会觉得落后、别扭,还有急坏了的家长硬是找同事帮忙拼凑打油诗 。
>>原因探析
权责界限不清、规定落实不力
“变异”的家长群,折射出家校之间权责界限不清、相关教育规定落实不力等问题 。
专家认为,学校和家庭教育之间的责任不能混淆,前者以共性教育为主,后者则应以素养、个性化培养为重 。
此外,针对家长批改作业、教师发布排名等现象,相关部门也出台了规定,但一些地方落实不力 。
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明确规定,教师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 。但在一些地方,此类现象依然屡禁不绝 。
一些教师反映,减负政策并未有效落实,教师负担太重,不得不“甩锅”给家长 。特别在小学时期,孩子学习习惯尚在养成,需家长深度参与到家校共育中 。也有老师表示,部分教师自身的确存在问题,不能严于律己,缺乏责任担当,在与家长沟通和家校协同过程中,方式方法也欠妥,给家长和学生带来更多压力 。
专家认为,家长群所反映的焦虑与压力,也有部分来自家长 。望子成龙的期待、在激烈竞争中胜出的欲望,令一些人有意无意加剧了家长群的攀比氛围 。
>>设置群规
设定规则、明确边界、切实减负
“群要有群规 。”一位家长表示,家长群方便快捷、交互性好,但要明确规则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
如北京市教委2019年发布通知,规定群内不得发布学生成绩、排名,不得发布与教育教学无关信息 。要尊重学生隐私,不刷屏问候、点赞等 。北京一位家长表示,目前群内老师发布通知后,家长一般都无须回复,也不会错过重要信息,感觉“很清净” 。
有专家表示,需对教师在群内沟通内容加强规范与引导,如关于孩子个人情况的沟通应尽量回避家长群,老师可选择打电话、私信或面谈等方式,既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能更深入平和地了解情况,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
稿源:(华商报)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110Yb0962020.html
标题:华商报|说心里话 你的家长群是不是压力群 江苏一家长『退家长群』事件为何触发了公众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