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陆金所成立于2012年 , 初创期主营P2P时 , 陆金所还称得上是一家时髦的Fintech公司 。 尤其2014年到2016年间 , 它是中国最大的P2P平台 。 但2019年1月 , P2P作为一种高风险“互联网金融”模式被政策叫停后 , 陆金所于当年8月停止供给新的P2P产品 , 此后 , 它就转型为如今这种以零售信贷和财富管理为主业的公司 。 远离了P2P的陆金所离流量也越来越远 , 生意不再具有网络效应 , 获客成本因此变得更高 。 2020年上半年 , 陆金所的销售和市场费用同比增长了21.3%至43亿元 , 在总收入中的占比由2019年同期的30.3%提高至 33.6% 。 获客费用是销售市场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 , 根据中泰证券的测算 , 2018年至今陆金所零售信贷业务的获客成本约为4000元/客 。
与此同时 , 其新客户数量并没有同步新增 。 相反 , 2018年至2019年 , 陆金所新增信贷借款者的数量从280万人下降到了210万人 , 2020年上半年 , 新增借款者数量又进一步下降到了100万人 。 随着互联网上的个人用户逐渐远离陆金所的App , 陆金所的风控师想要用数据为借款者建模的想法也越来越不实际 。 中泰证券推断陆金所在疫情期间的逾期情况较为严重 , 根据是2020年上半年 , 陆金所在财务报表上列出了11.5 亿元的信贷减值 。
陆金所唯一超越蚂蚁的地方可能在于其够高的息差 。 根据招股书 , 陆金所存量无抵押合同和有抵押合同的年化率分别为29%和17%。 与之相比 , 蚂蚁集团微贷用户的借贷费用仅为13%~14% 。
写在最后
陆金所进军美国公开市场的节点颇为微妙 。 下周行业巨头蚂蚁集团就将在香港和上海两地双上市 , 融资目标350亿美元 , 超过之前沙特阿美创下的294亿美元全球IPO历史纪录 。 陆金所最终选择在美国 , 而非香港或者上海上市 , 是因为他们想要寻求更理想的估值 , 同时得到更多美国机构投资者的支持 。
在估值方面 , 考虑到陆金所的业务结构和其规模 , 其实很难在美国市场上为其找到一个合适的参照物 。 鉴于陆金所拥有平安的强大支持 , 而且营收和盈利表现都可圈可点 , 大约3.75的市销率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 但这家以P2P的先行企业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也是经历了种种风风雨雨 , 也时刻面临监管的急刹车 。 如今算平稳着陆停止P2P进入联合贷市场 。 但其业务转型之后 , 后台的运营 , 研发以及管理仍需要同步完善 , 否则陆金所就仅仅一家金融类企业 , 而非科技类企业 , 这样很可能对估值造成影响 。 此外其销售和营销成本占营收的比例上升 , 同时销售和营销效率腰斩 , 是投资者需要关注的焦点 。
最后要说的是 , 根据招股书陆金所发行市值300亿美元左右 , 按照2019年净利润21.8亿美元计算 , 陆金所发行市盈率接近14倍 。 对比美股对类似金融科技的估值大多数都在4到5倍左右的市盈率 , 显然陆金所还是非常严重高估的 。 但蚂蚁集团4000亿美元的估值可能会对整体行业产生利好 , 也必将给予陆金所较好的价值重估空间 。
总的来说 , 未来相当时间里 , 中国的消费者都会越来越多转向线上平台 , 为自己不断增加的可任意支配收入寻求更理想的回报 , 以及获得信贷 , 这就意味着市场发展的长期大趋势显然是对陆金所有利的 。 能够顶住疫情压力的表现加持 , 相信投资者都会对这一IPO产生兴趣 。 但走出P2P的泥潭、成功登陆美国市场的陆金所 , 想要真正做到平安着陆 , 我们仍然需要留给时间验证 。
稿源:(金融界)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1101c06302020.html
标题:陆金所控股|出海记:金融界带你一文读懂中国金融科技巨头第一股陆金所( 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