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同策好房|城市规模越大,职住分离就越严重?】80、90年代居住在工作单位附近的职工宿舍 , 是不少人特有的记忆 。 随后城镇化拉开了城市骨架 , 越来越多人步入现代都市的生产生活节奏 , “职”与“住”产生空间分离 , 通勤成为年轻人日常最关注的话题 。
你住的地方离工作地点有多远?
对于北京上海的朋友来说 , 工作地点如果在市中心 , 出于房价的考虑 , 距离大多不近 。 对于新一线城市来说 , 伴随近年这些城市的快速扩张 , 新城新区的不断建设 , 不少人的通勤时间也在变长 。
是不是城市规模越大 , 职住分离就越严重?城市如何改善职住分离缩减通勤时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冉江宇、付凌峰等所在的研究团队基于通勤大数据进行了一份城市职住分离度的研究 , 提供了一份参考答案 。
哪些城市职住分离度低?
根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百度慧眼等单位发布的《2020年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 基于其中35座大城市的通勤数据 , 研究团队得到35座大城市的职住分离度指标 。
职住分离度以km为单位 , 指理论上能够实现的最小通勤距离(不考虑就业差异与人的选择 , 在既有职住分布状态下通过交换就业地) 。 而市民的实际通勤还受到土地开发政策、居民收入、交通系统可达性等因素的影响 。
在《报告》的同一计算标准下 , 实际平均通勤距离是职住分离度的1.9~3.8倍 。 冉江宇告诉我们 , “城市的职住空间分布越均衡 , 也有利于缩短整体平均通勤距离 。 ”
哪些城市职住分离度低?
从上图可见 , 四大一线城市中 , 北京职住分离度最高 , 远超其他三座城市 , 为6.57km , 深圳职住分离度最低 , 仅为2.51km 。
在新一线城市中 , 宁波、大连、厦门等城市职住分离度相对较低 , 不超过3km 。 而成都、青岛、郑州、西安等城市相对较高 , 处于4km-5km的区间 , 超过了上海、广州、深圳 。
由此看来 , 职住分离度与城市的发达程度、经济总量水平并无直接关系 。
那么它是否与城市的规模有关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
35座大城市中包含4座超大城市、10座特大城市、10座Ⅰ型大城市和11座Ⅱ型大城市 。 职住分离度在统计上并未出现随城市规模增长而逐渐增加的情况 。
大城市规模的划分标准
比如超大城市中 , 深圳市职住分离度小于大部分的超大城市 , 与Ⅰ型大城市中的大连、昆明以及Ⅱ型大城市中的福州和宁波比较接近 。
而Ⅱ型大城市中的石家庄、西宁和银川的职住分离度值大于5KM , 超过所有Ⅰ型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水平 。
均衡分布的职住空间
决定一座城市职住分离度的因素是什么?这需要从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来探索 。
冉江宇告诉城叔 , 在数据上发现职住分离度低的两种类型:“一类是(城市就业和居住的热门板块)集中在一定尺度(15km)范围内 , 职住布局相对均衡 。 ”
比如厦门、福州、深圳、南宁等 。 在这些城市中心城区通勤的人口 , 80%以上都聚集在市中心15千米的半径范围内 。
这些城市有的中心城区比较小 , 有的通过密集型发展 , 使绝大部分的居住生产在较小的空间半径中开展 , 呈现出较低的职住分离度 。
“要注意的是 , 反过来说并不是满足15km尺度以内集中发展的城市 , 一定就是职住分离度低的 。 ”冉江宇特别强调 。 这与城市15km圈层内部职住的实际分布也有关系 , 也就是职住中心空间契合度的问题 , “这对城市职住分离度的影响更为直接” 。
以石家庄市为例 , 研究指出 , 其15千米半径范围内集聚92%的通勤居住人口和87%的就业人口 , 但是主要就业中心位于中山路沿线4千米的范围 , 而大量的居住热点呈面状均匀分布在10千米的圈层 , 这导致职住中心空间契合度较差 。
稿源:(同策好房)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1030bRJ2020.html
标题:同策好房|城市规模越大,职住分离就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