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雷盛成
中国历代圣明的帝王和优秀的政治家都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墨家墨子提倡“尚贤”,认为“尚贤者,政之本也”;道家庄子强调“内圣外王”;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将“尚贤”作为推行“德政”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内容,他所倡导的德政,实质上就是“内圣外王”的贤人政治;儒学亚圣孟子亦认为“尚贤”上可以夺取天下,下可以强国惠民 。可见人才对于国家而言是何等重要 。而在选拔和使用人才时,又主张把德放在第一位,强调德主才辅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论语》)即是说人们盛赞千里马,不是赞美它的力气,而是赞美它的品德 。孟子更是认为:“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 。”(《孟子·公孙丑下》)意为爵位、年龄和道德是天下最为尊贵的三样东西 。关于德与才的关系,北宋大学者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道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说白了就是“德为才之主,才为德之奴”,这主仆关系不可倒置,倒则生害 。曾国藩曾把德喻之为水、喻之为根,把才喻之为波、喻之为枝,波澜的大小在于水之深浅,枝叶的盛衰在于根之荣枯;所谓“能剖心肝以奉至尊,忠至而智亦生焉;能苦筋骸以捍大患,勤至而勇亦生焉”,说的正是德影响和制约才的具备和发挥的道理 。那么进而可知,只有德才兼备才是真正的人才 。
本文试图通过学习古典文献的相关论述及典章故事,来研究和体会如何修德用才 。具体阐述五个方面的问题: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 。
A 以德修身
即为以高尚的道德来修养自身 。
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中,多少人总是徘徊在道德与金钱之间,茫然而不知如何选择,有的人甚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其实,古人早就给出了答案 。《大学》说道:“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意思是说德行是根本,而财富只是细枝末节 。我们进一步理解,道德修养才是一个人的根本,而财富只是他德行的枝叶、花果和外在显现,一棵树的根延伸到哪里,它的枝叶、花果才可能会延伸到哪里,一个人的德行越高,他拥有的财富可能就会越丰富 。《周易·坤》说“君子以厚德载物”,也是同样的道理,即是说崇高的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容纳百川,只有道德高尚者才能承担重大任务,如果你的德行不够深厚,即使有了财富、地位、名声,也可能不会保持很久 。《大学》进一步说道:“货悖而入者,必悖而出 。”意为你的财货是以违背常理的、不正当的方式获得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定会以不好的方式给败散掉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义之财,是如何吃进去的,最后必将如何吐出来 。同时,古人还总结了钱财败散的四种方式:一是官府没收 。如果钱财是贪污受贿、违法乱纪获得,最后东窗事发,自己锒铛入狱,所有的家财将被没收充公 。二是天灾毁灭 。古人认为不义之财,连老天都不会饶恕,会生发自然灾害予以毁灭 。三是盗贼偷窃 。认为盗亦有道,不义之财会被侠盗偷走,当今社会被小偷偷出的腐败案例实在太多了 。四是不肖子孙败家 。由于钱财来得轻松,子孙们往往不会珍惜,会千方百计把钱财败散殆尽,挥霍一空 。历史上和现实中,这种案例太多太多 。因此,高深的道德修养,能确保我们一帆风顺,为人、为官、经商,概莫能外 。
如何做到以德修身,笔者总结为三个方面:有仁爱之心,要克己复礼,行忠恕之道 。
有仁爱之心
《论语》说:“仁者爱人 。”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强调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爱心 。《六韬》说道:“善为国者,御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慈弟 。见之饥寒,则为之哀;见之劳苦,则为之悲 。”强调了国君和领导者对待臣民和下属应有恻隐之心,要关心和爱护 。《孟子·离娄下》记载: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意为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犬马,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形同路人;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仇人 。
稿源:(广安日报)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101YG0422020.html
标题:广安日报|修德与用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