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亲爱的朋友,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博物馆看宝贝时,为了看得更仔细些,你不自觉地向它靠近,突然,砰的一声,你的鼻子或额头撞在玻璃板上 。反正,这样的事在我这里是经常发生 。疼倒是不疼,就是会吓一小跳 。紧接着,会感到抱歉,因为有印迹留在玻璃上,于是后来我就带一块眼镜布,万一蹭上,就轻轻地将印迹擦去 。
看画时,除了想要尽量靠近,我还会调整各种姿势 。有的画轴,高高地悬挂,抬头仰望自不必说;有的画卷,展台高度位于腰腹部,那就以弯腰鞠躬的姿势去看;还有的,蹲下去或半跪着看最好 。有一次,在首都博物馆看一幅宋代小画,那天馆内人少,那幅小画独居一个展柜,周围好久没有一个人,我就各种姿势用尽,看得酣畅淋漓,如同在寒冬走了夜路的旅行者,终于在温暖灯光下,喝上一碗热腾腾的羊汤 。
你瞧,这就是我看古画的方式,一是要尽量凑近看,二是要多角度地看 。可惜大多时候,我们在博物馆看画,没有尽情看的运气 。去年我去中国国家博物馆看《五牛图》和《潇湘图》,排半天队,只能看三分钟 。于是,我的鼻尖与玻璃板只隔一毫米,像是扫描仪一样,从画的开端平行滑动到末尾 。那时,我的身体是僵硬的,身体所有能量似乎都被眼睛取用,用来收摄千年古画留下的一分一毫的信息 。三分钟,足以让人两腿发软,筋疲力尽 。当我软软地站在护栏外看下一拨看画者时,见他们只是微微俯首,且还有空窃窃私语,不禁为之深感遗憾 。
【西安晚报|好好看中国画 ◎田玉彬】这本书名叫《中国画,好好看》 。所谓中国画,特指中国古代绘画;书名有两层意思:一是,中国画很好看;二是,中国画要仔细地看,好好地看,才能真正体会它们的好 。好好地看画,意味着不放过画中每一处有意思的细节 。
比如,在《捣练图》中,我们要好好看唐代女子额头上的花钿 。不能只是知道那是花钿,还要看花钿的形状、颜色有何不同 。如果你想学她们贴花钿,照着样子剪裁、涂色、贴上,那感觉肯定和随便剪贴不同 。当然,也有地方不便于模仿,比如她们把梳子插进发髻,是作为装饰,而不是梳头时忘记取下 。如果你头插一把好看的梳子出门——也不是不可以这样做,只是总是需要回答别人的疑问,怪烦的 。
除了生活细节,我们还要好好看人物的表情 。比如在《韩熙载夜宴图》中,你会看到韩熙载戴了一个超级高的帽子(哦,高得几乎可以住进一只猫!) 。他的帽子诚然引人注目,不过,我们决不能忽视他的表情 。韩熙载是一个大官,在很多个夜晚,他邀请朋友们来他家吃饭,看女孩子跳舞 。
人们以为他很享受,可是画中的他却愁眉不展 。原来,他的志向没有机会施展,就只好在欢场中沉醉 。可是他又不能真的忘却现实,于是就成了一个心理很拧巴的人 。在中国画中,古人不再只是一些名字、一些标签化的符号,他们变得丰富、立体,他们不光是汲汲于功业或徜徉在诗意中,他们当中也有人自负而敏感,就像现代人一样,在失意时也会任性使气 。如果我们只注意韩熙载的怪帽子,就不能了解千年共通的人心 。古人的心不光通过面容表现出来,在《墨兰图》中,画家郑思肖画了一幅很奇怪的兰草 。怎么奇怪呢?因为他画的兰草像是悬浮在空中,没有根!原来,郑思肖生长于南宋,但是南宋灭亡了,元朝取而代之,所以他就用没有根的兰草来表达他的心境 。如果我们不注意兰草无根的细节,就无法真正看懂那幅画 。
之所以要好好地看画,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古画的含蓄 。受古典美学精神的节制,许多古画的主旨都引而不发,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 。含蓄是一种风格 。就像面对一个明智而沉静的人,他不表情夸张,也不强行灌输,但只要你平心静气,仔细观察,你们就能达成默契 。比如南宋牧溪的《远浦归帆图》,表面看上去,画面灰蒙蒙的,一点都不细致 。可是仔细看,你会看到水上有两只隐约的帆船,岸边两人在风中大声说话,以及一把大伞倒在地上——不知是因为风大而被刮倒,还是店家将其放倒以防被大风吹走 。好好地看画,或许你也能体会牧溪的画给人带来的“战栗般的感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语)!一幅幅古画,就像一扇扇窗口,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得以感受古典美学,在古画中,看见传统文化 。
稿源:(西安晚报)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101OE9122020.html
标题:西安晚报|好好看中国画 ◎田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