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出师未捷身先死——高田宜
除了白求恩 , 另一位为中国抗战献出生命的还有英国女医生高田宜(原名Barbara Courner) , 她早年毕业于伦敦妇女卫校, 毕业后曾经远赴印度工作 。 当时中日战争已打响, 在印度的高田宜得知中国人遭受侵略的悲惨处境之后, 十分同情, 自愿来到中国参加医护工作 。
她于1941年抵达中国, 在经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队长林可胜签发的聘书和调令后, 被安排到贵阳图云关工作 。
文章图片
( 日本细菌部队名单/图源:央视新闻)
1941年11月起, 日军在我国常德投放“鼠疫细菌弹” , 1942年3月, 日军又一次向广西投放了细菌武器 。 包括高田宜在内的援华队医生们再一次不顾自身安危, 准备赶赴“前线” 。
就在临行前, 高田宜医生注射了防疫疫苗后, 竟不幸引发身体过敏, 在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前夜溘然长逝 。
实际上当时她已患上感冒, 不能注射, 但当时因担心疫情紧急, 高田宜竟未注意到自己的身体不适, 以致酿成悲剧 。 这位飞跃大洋来到中国的天使, 永远长眠于这片土地之上 。
文章图片
(高田宜医生墓/图源网络 , 侵删)
昔日救护总队的遗址图云关, 如今已成为贵阳市的森林公园 。 高田宜医生的墓坐落在“国际援华医疗队纪念碑”的不远处, 墓地的两侧有用中英两国文字铭刻的碑文:
“英国女医生高田宜, 1941年来华支援我国抗战 。 翌年, 侵华日军投掷细菌弹, 她为防治菌疫, 不幸以身殉职 。 兹刻碑以志不忘 。 ”
崎岖前行的中国军医发展
实际上 , 在抗战时期 , 具备现代医学知识的医护人员是十分紧缺的 , 缺医少药是全国面临的情况 。 当时抗战前线的中国士兵们流行一句话——“不怕死, 只怕伤” 。
从李鸿章于1881年创办“北洋医学馆” , 蒋介石对军医进行一系列改革 , 战地红十字会蓬勃发展 , 到中国共产党创办第一所军医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 , 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成立 , 中国军医制度因内战频发而长期停滞 , 又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不断完善发展 。
文章图片
(摄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图源:自己拍的)
在当下的和平年代 , 除了影视剧和纪录片中 , 我们已很少能感受到烽火连天的残酷 , 但翻阅有关那段历史的资料 , 参观各个抗战纪念馆 , 我们仍能从中感受到死亡、恐惧、悲壮与愤怒 。
前事之不忘 , 后事之师 。 铭记历史 , 才能更好地守护和平 , 缅怀先烈 , 吾辈自强 , 才对得起他们的英勇牺牲 。
编辑:春雨医生
参考资料:
[1]周渝.军阀内战使其停滞,民族抗战促其发展 中国现代军医的烽火养成路[J].国家人文历史,2017(22):115-121+114.
[2]龚玉和,特稿:一个抗战军医的故事 , 张超昧,中红网,2015-06-30,http://www.crt.com.cn/news2007/News/jryw/1563014126B8BC1DJE94804EFK5C5G_2.html
[3]陈默.《抗战时期的中国军医》出版[J].抗日战争研究,2017(03):115.
[4]赵振宇.加拿大重新发现和认识白求恩[J].党员文摘,2020(05):42-43.
【林可胜|抗战中的军医:烽火之下的伤兵希望】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稿件 , 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 ,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
稿源:(春雨医生)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0Z3Z25002020.html
标题:林可胜|抗战中的军医:烽火之下的伤兵希望(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