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疫苗研发出来后可能已经对变异后的病毒无效 , 这种可能的确存在 。 但是综合医疗专家们的意见 , 我认为问题不会太大 , 对疫苗的保护作用还是有信心的 。 需要强调的是 , 疫苗的保护时长问题因不同的疫苗而异 , 几个月或几年都属正常 。
目前 , 为了应对疫情的需要 , 各国纷纷加快了研发步伐 , 研发较快的疫苗已经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 。 我国的疫苗研发 , 因为患者数量的大量减少 , 三期临床试验的难度比较大 , 需要寻求国际合作 。
《中国科学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药物研发有三个路径:新药研发、老药新用和中医药 。 目前 , 新药研发有何进展?
陈凯先:新药研发要遵循一定的流程 , 一般需要8-10年 , 过程非常漫长 。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 , 按照这样的流程研发新药 , 意味着“远水救不了近火” 。 以SARS疫情为例 , 感染SARS的患者基本消失后 , 针对SARS的新药还没研发出来 。
当然 , 这并不表明针对重大突发传染病的新药研究没有意义 。
事实上 , 人类与病毒的斗争将会长期持续下去 , 针对各类病毒引发的疫情开展新药研发 , 必将大大增强人类与病毒斗争的能力和技术储备 。
更何况在疫情肆虐的特殊情况下 , 人类还可以通过合作攻关、加快审评、应急情况下特殊批准等措施大大缩短新药研发的历程 。
在此次疫情中 , 中国科学家的动作还是相当之快 , 无论是在新药研发、老药新用还是在中医药抗疫等方面 , 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进展 。
在新药研究方面 , 据我所知 , 疫情爆发初期 , 中国的科研人员就在针对病毒重要蛋白的结构生物学和新药寻找方面积极开展研究 。
上海科技大学饶子和/杨海涛团队和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蒋华良/许叶春团队与武汉病毒研究所肖庚富/石正丽/张磊砢团队合作 , 在病毒相关蛋白及其复合物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结果 , 研究论文于4月9日在Nature上在线发表 。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蒋华良/许叶春联合浙江大学和北京协和医院等多家单位 , 成功解析2.8?分辨率的SARS-CoV-2RdRp冷冻电镜结构以及分辨率为2.5?的RdRp-RNA-瑞德西韦的复合物结构 , 5月1日在Science上在线发表 。
在此基础上 , 科研人员努力寻找新药 。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柳红/许叶春/蒋华良等带领团队与上海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 , 通过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得到新型的抗COVID-19药物—DC402234 , 该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SARS-CoV-2的活性 , 同时具有良好的广谱抗病毒活性 。 研究结果4月22日在线(6月9日以封面文章正式)发表在Science上 。
该化合物现已完成临床前研究 , 已向中国和美国的药审机构提交了申请开展临床研究的申报材料 。
华东理工大学李洪林团队以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为靶点 , 发现该酶的强效抑制剂S416 , 在体外抑制活性测试中证实具有很强的抗SARS-CoV-2活性 。
《中国科学报》:老药新用是否能解燃眉之急?
陈凯先:“老药新用”意味着跳过新药的临床前研究阶段 , 直接进入临床二期甚至三期研究 , 药物研发的速度将大大加快 , 不失为应对重大突发传染病的重要策略 。
新冠疫情发生以后 , 我国迅速开展了一批老药新用的临床研究 , 观察和评价老药防治新冠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
例如 , 克立芝(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是一种治疗艾滋病的老药 。 在一些病例中发现其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似有一定帮助 。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 克立芝联合抗病毒药利巴韦林 , 再配合干扰素联合治疗 , 在缓解轻中度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病毒脱落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有一定效果 。
吉利德公司研发的瑞德西韦 , 是这次疫情中比较受人瞩目的一种老药 。 该药原本是针对埃博拉病毒所研发的药物 。
此次 , 用于治疗少数病例后 , 患者较快痊愈 , 使瑞德西韦引起广泛关注 。 美国开展了瑞德西韦治疗新冠患者的临床研究 , 2020年5月 , 美国FDA批准瑞德西韦紧急使用权 , 但仅限于治疗重症患者 。
稿源:(健康界)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0PN33Y22020.html
标题:研究|新冠治疗得失几何?陈凯先院士解惑(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