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对自己的突然出走,亨德森最好的解释就是:“我心里有种骚动,一个声音总在那儿喊,我想要!我想要!我想要!这个声音每天下午都会响起 。”在非洲,亨德森在两个部落生活过,分别是和平的阿诺维和好战的瓦瑞瑞 。这样两个对立的部落精神正是亨利·莫顿·史丹利(Henry Morton Stanley)那套帝国话语的必备内容 。亨利的任务是平抚或消灭那些战士,以及掠夺和平的部落 。但令人吃惊的是,亨德森在两种社会中都没有建立起帝国式的掌控 。
有一些章节讲述了亨德森在阿诺维村寨里的时光,小说在此转向我们八十天旅程中最后一次瘟疫叙事 。因为缺水,牛纷纷渴死,漫长的干旱还在继续,而非同寻常的是,因为来了一群青蛙,村寨为干旱准备的蓄水塘却被废弃了 。正如亨德森跟他们说的:“我相信自己非常明白遭受一场瘟疫是怎样的痛苦,也很同情他们 。然后我意识到,他们只能把眼泪当面包来度日,我希望我不会给他们麻烦 。”
出于同情,亨德森无法抗拒作为白种人的使命,挺身而出去帮忙解决当地人的问题 。他做了一个愚蠢而惊人的方案,他制作了一个小炸弹,扔到蓄水塘里,想炸死那些青蛙 。结果是蓄水塘被炸破,水都流光了 。尴尬的亨德森就此离开了 。他迟疑缺少决断,建立帝国式掌控的那些尝试都失败了,然后他来到了瓦瑞瑞的地盘,在这里他搬动了一个沉重的雕像,之前部落里从未有人能举起来过,以至他短暂地成为圣戈(Songo),或者叫“雨王” 。当他搬起雕像之后,雨神奇地落下来 。其实他这个胜利是被国王达福的敌人安排好的,他们想除掉国王,还需要一个继位的人 。谁能比一个无知的,他们能控制的外人更合适呢 。
国王达福交游广泛、熟习药理,英语也很流利,在这些事件发生之前,亨德森已经很依赖于他 。就像休·洛夫廷笔下的棒破王子一样,达福说着一口过于详尽的英语(“我估计你非常强壮 。噢,太强壮”) 。但贝娄不是在取笑达福,他将国王的话作为神谕,富于广泛阅读后获得的哲理 。(“詹姆士的《心理学》是本非常吸引人的书”,他顺道对亨德森评价说) 。达福对整个人类,以及对亨德森这个人,都有非常深入的见解 。
“你阐释了很多东西”,他说:“对我来说,你是一个阐释道理的宝藏 。我不会责备你的外貌 。我只是从你的体格中看到了世界 。在我对医学的学习里,这是对我来说最具魅力的部分,我曾独自对各种体型做过透彻的研究,形成了整套分类系统,比如有,痛苦型、贪食型、固执型……狂笑型、书呆子型、好斗反击者型,啊,亨德森-松戈,多少种类型啊,数也数不清!”
【澎湃新闻|纽约:《雨王亨德森》】渐渐地,达福听着越来越像贝娄在纽约的精神科医生:“想象在你身上起了作用,它虽然闭塞,却是强力而原初的……你是各种暴烈力量的非凡融合 。”在他养狮子的地窖里,达福给亨德森安排了一系列费力而危险的任务,迫使亨德森脱光了去触碰自己内心的野兽 。这听起来像是个诡异的东方主义幻想,但实际上,贝娄曾接受过莱克学派医生的心理辅导,有两年时间,医生都要求他在心理辅导中全身赤裸,而小说正是对这段经历的戏仿和强化 。
尽管这些心理辅导让人恼火,但和贝娄一样,亨德森也开始对自己,对美国有了新的感知,并能在回到家后让生活重回正轨 。不再无止境地去“成长”了,他决定:“且看当下!打破灵魂的沉睡 。醒来吧,美国!让专家们瞠目结舌 。”贝娄的非洲是从纽约化身而出的,是纽约的倒影——一个也许能将美国惊醒的翻转镜像 。
贝娄把《雨王亨德森》称作他最爱的作品,还说相较于笔下的其他角色,他在亨德森身上倾注了最多的自我 。这样的判断似乎有些出人意料,毕竟像莫斯·赫索格和萨姆勒先生那样的角色更直白地表现出跟作者的相似 。但就像笔下的非洲,贝娄用反转来创造了他的主人公:他自己是个穷犹太移民,而亨德森是个美国白人新教徒,还是个百万富翁,住在从父亲那里继承的康涅狄格农场;贝娄虽然瘦小,但灵活英俊,而亨德森是个高大丑陋,力量惊人的摔跤手 。通过将纽约、康涅狄格转换为非洲,将自己转化成形体、文化的对立面,贝娄找到了能把自己和国家看得更清楚的距离 。他在巴黎待了几年之后回到美国,在巴黎,他和詹姆斯·鲍德温成了朋友,那时他已经准备好探索世界了 。正如他心目中的达福,“在离家这么远的地方竟能遇上这样一个人物 。是啊,旅行是值得推荐的 。相信我吧,世界就是一个意识 。旅行是思维上的游历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稿源:(澎湃新闻)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091191N3H020.html
标题:澎湃新闻|纽约:《雨王亨德森》(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