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2006年 , 由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反物质探测器项目 , 因为低温超导磁铁的制造难题陷入了困境 。 来自国际和国内两批技术专家提出的方案 , 都没能通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主导的国际联盟的评审 。 一筹莫展时 ,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打听到了高凤林 , 请他出手相助 。 高凤林到现场进行了基础性调研考证 。 他指出:按照传统的控制方法 , 之前的两个方案都已无可挑剔 , 但对这种特殊结构 , 却存在重大隐患 。 他陈述了自己的设计方案 , 并最终获得美国宇航局和国际联盟的认可 。 一位专家这样评价高凤林:“你既有深厚的理论 , 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 你是两个维度看问题 , 看来高技能人才是大有用武之地!”
文章图片
甘于奉献 , 埋头实干见证平凡伟大
航天产品的特殊性和风险性 , 决定了许多问题的解决都要在十分艰苦和危险的条件下进行 。 高凤林在焊接第一线甘于奉献、埋头苦干 , 在最需要的时刻迎难而上 , 在“平凡”的岗位上 , 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
为了满足大容量、大吨位卫星的发射 , 我国建造了亚洲最大的全箭振动试验塔 , 其中振动大梁的焊接是关键 , 属于一级焊缝 , 而制作振动大梁的材料很特殊 , 焊接难度很大 。 为了满足振动大梁的焊接要求 , 高凤林要在高温下连续不断地操作 。 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度 , 高凤林的双手被烤得发干 , 鼓起了一串串的水泡 。 为了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 他咬牙坚持下来 , 最终焊出了合格的振动大梁 。 在后来载人航天工程实施期间 , 对振动大梁进行升级测试 , 结果表明大梁焊接质量良好 , 承载能力可由原来的360吨提高到420吨 , 能为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制继续服役 。 振动大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 而高凤林的手上至今还有因严重烤伤留下的疤痕 。
在长征五号的研制生产中 , 发动机在发射台试验过程中突然出现内壁泄漏 。 站在试车台上面对产品 , 身后就是几十米的山涧 , 高凤林临危不惧 。 因为特殊的环境 , 故障点无法观测 , 操作空间又非常狭小 , 高凤林就在只能勉强塞进一只手臂的情况下 , 运用高超技巧和特殊工艺艰难施焊 , 终于完成了这次“抢险” 。
高凤林一直扎根在航天第一线从事火箭发动机的焊接工作 , 在航天产品发动机型号的重大攻关项目中攻克两百多项难关 , 他还积极贡献自己的才智 , 在钛合金自行车、大型真空炉、超薄大型波纹管等多个领域填补了技术空白 , 为国民经济创造价值 。 外资企业曾以高薪和解决住房等条件聘请 , 他不为所动;许多次可以提拔的机会 , 高凤林也都放弃了 。 他始终认为 , 他的根在焊接岗位上 。
文章图片
乐于育人 , 传道授业铺就桃李花香
一枝独秀不是春 , 高凤林除了自己是技能大师 , 他还有一个意义重大的工作 , 就是不断培养更多像他一样优秀的航天高技能人才 。
在技术传承上 , 高凤林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积累的丰富经验传授给年轻人 。 他摸索总结出了一套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方法 , 他所倡导的“师带徒”、“一带一” , 所创造的“焊接”育人法 , 在实践中得到广泛认同和应用 。 先后培育出5名全国技术能手和1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 。 他受中组部、中宣部邀请进行“工匠精神”交流 , 参加全国总工会“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等 , 积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
2005年 , 高凤林所在的班组被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和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合命名为“高凤林班组” , 成为航天一院首个以劳模名字命名的班组 。 作为班组建设示范基地 , 高凤林班组在出模式、出成果、出人才、出经验方面充分发挥了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 班组与航天系统内外30余个班组结对共建 , 开展多种交流和合作 。 通过技术合作解决航天发动机焊接研制等20多项重大科研课题 。 接待多期人社部全国优秀班组长培训班以及来自中国商飞、中国电科、首钢集团等近200多家兄弟单位的参访交流 。 班组在高凤林的带领下 , 凭借骄人的业绩相继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学习型优秀班组、全国安全生产示范班组、中央国有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标杆”等多项荣誉称号 。 2011年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高凤林班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 2017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高凤林班组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
【科学有话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0.01秒的精准控制】来源:中工网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 , 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来源:(科学有话说)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gx0330V35E2020.html
标题:科学有话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0.01秒的精准控制(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