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捷|作为八十年代被分配到878厂的员工,我告诉你张捷说的话有多少可信度


张捷|作为八十年代被分配到878厂的员工,我告诉你张捷说的话有多少可信度

文章图片


张捷|作为八十年代被分配到878厂的员工,我告诉你张捷说的话有多少可信度

文章图片


张捷|作为八十年代被分配到878厂的员工,我告诉你张捷说的话有多少可信度

文章图片


张捷|作为八十年代被分配到878厂的员工,我告诉你张捷说的话有多少可信度




张捷 , 他说当年联想还是有些核心技术的 , 我就觉得好笑 , 他的依据是他最倒霉的时候 , 在湘计立德公司搞过银行的系统集成 , 玩过大型机 , 联想当年也搞过类似的项目 , 是主要竞争对手 。 我听了之后觉得很好笑 , 系统集成也算核心技术?整个中科院计算所都是被归为应用科学被精简了 , 系统集成算什么核心技术啊?



我当时跟帖说:张捷最倒霉的时候和我算是“半个同事” , 可真的不是瞎说的 , 我可知道“系统集成”是怎么回事儿的 。 我在878厂干了一年 , 第二年(1989年)就跳槽去中关村了 , 联想早期的事儿还是了解一些的 。 张捷视频中提到的一个人名 , 何长青恰好我也是认识的 , 张捷是1997年跟着何长青干银行系统集成项目 , 而我跟着何长青干银行项目是在1994年到1995年 。 是深圳某银行的项目 , 那是何长青干的第一个银行项目 。 在深圳的那段生活经历 , 我在另一个网友的回帖中提到到过的 。



所谓系统集成其实就是代理IBM、SUN的大型机 , 和英孚美(Informix)、甲骨文(Oracle)、赛贝斯(Sybase)等大型数据库 , 然后为客户进行一些“应用”级的开发 , 没什么技术含量的 。 联想因为中科院的背景 , 可以拿到IBM的大型机代理 , 当时国内是没什么竞争对手的 。 很多外行只知道自己能接触到的个人电脑 , 也只知道中国与美国在个人电脑上的差距 , 其实最大的差距是在“商用大型机”上 。 虽然中国也搞出来过大型计算机 , 但都没达到“商用”级别 。 整个大型机市场是一片空白 。 大型数据库也是一片空白 , 差距大得很 。

大型机主要是门槛高 , 买不起 , 我是1987年在大学里接触到大型机的 , 但大学里就那么一台 , 教学用的 , 只够大家在相关课程中上机实习用的 , 按“机时”算的 , 谈不上研究用 。 毕业设计只能是在286个人机上完成的 。 在878厂 , 也是有一台大型机的 , 跑的是“工业软件” , 用于芯片设计的 。



何长青干的第一个银行项目 , 也是因为所在公司刚干这个 , 不够资格代理IBM大型机的 , 只够代理IBM“工作站”的 , 所以用一百多台“工作站”为银行搭建了一个“分布式数据库” , 算是当时一个典型案例了 。 “工作站”是属于“大型机”的 , 操作系统和软件都和“大型机”一样的 , 和我们常接触的“个人电脑”完全是两码事儿的 。 这个项目是何长青带着干的 , 何长青是从北京计算中心出来的 , 貌似家里也是中科院的 。 何长青当时是公司一个部门的经理 , 我只是员工之一 , 当时同事中很多是从中科院或研究所出来的 , 因为只有这种人才接触过“大型机”的 。 这就是我说的“门槛”高的原因 , 但不算是“核心技术” 。




何长青后来1997年自立门户 , 成立的湘计立德 , 才把张捷拉过去的 。 我当时在干公司的另一个项目 , 同年跳槽到另一家公司了 。 之后因为湘计立德的一个项目临时缺人手 , 老同事又拉我回去帮忙干了一段时间 , 所以和张捷曾经算是半个同事 。 我回去帮忙的时候 , 张捷已经走出他那段“最倒霉”的阶段 , 离开公司了 。 所以我和张捷算是“半个同事” 。 张捷这个人我当时是听公司同事说过的 , 张捷之前是“代理”ATM机的 , 项目需要给拉进来的 , 干了一年就离开了 。




正如张捷所说 , 银行系统集成就是短暂的那么一个小风口 , 或人才缺口 。 银行把项目交给“社会”上的公司始终是觉得不安全的 , 之后银行就自己培养人才 , 自己干了 。 我是干的早 , 觉悟的也早 , 看着公司的项目越来越沦落入小城市、小银行 , 也知道没啥前途了 , 转行了 。 说这些是因为 , 当时系统集成这个小圈子里联想还算是个挺强劲的竞争对手的 , 因为联想有大型机的“代理”权优势 , 算是“上游” , 但不能算是什么“核心技术” 。 “入世”之后“代理”也没什么搞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