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将来差距很大,家长别不在意
在以前,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就是棍棒式教育,在他们看来,孩子是不打不听话,所以只有通过棍棒的方式,孩子才能够成才。甚至有的父母认为,打是爱骂是亲,打骂孩子反而是为了孩子好。
这样的教育观念是非常恐怖的,因为他根本教育不出优秀的孩子,因此教育学专家也多次严厉禁止这种教育方式。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的家长越来越少了,但是并不排除还有一些顽固分子。为什么要提倡温和的教育方式,通过一个比较大家就能够明白了。
文章插图
案例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家长教育孩子,无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孩子经常挨打,另一种就是孩子从不挨打,有的那么这两种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孩子,到底会有哪些差异呢?小李和小王是同学,两人家境相当,关系也非常好。
巧的是,小李和小王在同一年当了爸爸,两人都有了自己的儿子。虽说两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两人的教育观念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小王对待孩子非常温和,从来都是有问题就好好跟孩子说,从不打骂孩子。而小李对待孩子,就非常粗暴,孩子犯了错误,他什么都不管,保持着先打一顿的态度,打得孩子苦不堪言。
【 很大|“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将来差距很大,家长别不在意】
文章插图
所以在父亲的棍棒下,小李的孩子非常畏惧自己的父母。可是小王的孩子就不一样了,因为父母宽容,所以小王和孩子能够互相尊重。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两个孩子都长大了,那么他们的现状都如何呢?
小王的儿子,已经是一个上市公司的高管,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美满。可是相比而言,小李的儿子就过得不尽如人意了,因为他没有固定工作,经常待在家里啃老。而且对待父母,脾气也非常暴躁。这让小李感到非常头疼。
很多次小李都在反思,为什么差不多的家庭背景,教育出的孩子差异却如此大呢?问题可能就出现在教育上。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将来差距很大,对于这一点,家长别不在意。
文章插图
“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很大
1.性格差距
暴力的家庭教育方式,会给孩子的心理,埋下暴力的种子。一旦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非常暴躁,他们常常会做出暴力的行为,这是非常可怕的。这样的孩子,经常惹事有的甚至还会违法犯罪。
所以这种教育方式并不可取。有种说法是性格决定人生,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美满的人生,家长还是应该避免暴力的教育方式。
2.处事差距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向孩子传达,是什么是为人处世。如果父母能够懂得和孩子沟通,那么以后孩子在与外人交往的时候,也就会选择与他人沟通的方式,这种处事方式是可取的。相反,如果家长知道打孩子,那么孩子的处事方式肯定也会变得非常糟糕。
文章插图
总结
以前家长总说,棍棒底下出人才,而如今这样的观念应该早就落后了,家长应该及时摈弃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尽量不要将棍棒运用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因为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如果家长经常打骂自己的孩子,就会让孩子失去自尊心,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孩子犯错了,家长再气,也不能动手,学会给孩子讲道理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 宝妈|那个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变成“老太太”的80后宝妈,后来咋样了
- 羊水|子宫黑漆漆,胎儿会无聊吗?这些“游戏”玩得可溜了
- 妈妈|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长大后有哪些区别3个区别明显
- 弓立芳|如何进行高质量亲子沟通?要“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 meg吃鱼的这些讲究,您知道吗?
- 父亲|“谁有吃的给我孩子吃一点”父亲在公交上求助,得知原因乘客泪奔
- 萌娃|“保镖奶爸”送娃上幼儿园火了,气场,步伐没谁了
- 宝妈|三个月的宝宝,为何“偏爱”竖抱?抱对了的宝宝更聪明
- 怀孕|3次胎停后...39岁的她能圆梦吗?
- 医生|让宝妈提心吊胆的“上环”,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可能会有点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