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无人配送如何重新定义“最后一公里”?

编辑导语:无人配送领域已经引起了众多玩家关注,随着外卖业务亟需转型,巨头们开始将目光转向无人配送技术,以实现降本增效,甚至试图为末端配送领域撕开一个口子。而这项技术又可以为末端配送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变数呢?

京东|无人配送如何重新定义“最后一公里”?
文章插图
近日,毫末智行获得近10亿元A轮融资,成为国内智能驾驶行业中又一只独角兽。据天眼查APP查询显示,这是毫末智行今年获得的第三次融资。而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两次都有美团战略投资部的参投。

京东|无人配送如何重新定义“最后一公里”?
文章插图
在笔者看来,美团对无人配送的投资并非追逐风口,而是深思熟虑。
今年7月美团对外发布公告,腾讯以4亿美元的价格认购美团1135万股,并说明资金将主要用于无人车、无人机配送等前沿技术领域的研发,这次投资毫末智行A轮正好是将7月份公布的计划进行落实。
此外,美团年内还先后向深耕AI+智能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的梅卡曼德、行内大热的人工智能视觉处理芯片研发商爱芯科技等抛出橄榄枝。
为何外卖巨头会花如此代价投资自动驾驶和AI领域?无人配送技术走向成熟,又将为末端配送行业带来哪些改变呢?
一、外卖业务的“救星”即将结束的2021年,是外卖行业经受重大考验的一年。受到海运成本增加、环保等因素的影响,食材成本普遍增加,使得下游餐饮店和外卖平台的利润空间都在变小。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正在要求平台为骑手交社保,对外卖平台来说,这将意味着要增加一笔很大的开支。
据美团2020年报披露:“截至2020年末,共有950万名外卖骑手通过美团平台增收 。”而饿了么今年4月发布的《2020饿了么蓝骑士调研报告》中显示,饿了么平台骑手总数也超过300万。
“为950万骑手、300多万骑手交社保要花多少钱?美团和饿了么都不敢想象”,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发出这样的感叹。
餐饮外卖是美团最关键的收入来源,食材涨价、骑手社保等因素导致成本上升,如何降低成本,守住平台规模?是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亟需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外卖平台已经开始了更加精细化的运营。不论饿了么还是美团,都对21点以后的深夜凌晨订单进行了阶梯式计价,美团甚至把距离加价细化到了每100米一个价格的维度。但即使这样,外卖涨价的趋势依然难以控制。
据美团财报披露,2020年每笔餐饮外卖业务订单的平均价值48.2元,同比增长7.0%。有不少网友表示,外卖都吃不起了。
总之,外卖行业迫切需要一场降本增效的转型,而最有效的办法只能是设法减少对骑手的依赖。
因此,在笔者看来,外卖巨头美团对自动驾驶企业的接连投资,目的是为了更快发展无人配送,以尽快扭转当前的困局。而通过布局无人配送,用配送机器人逐步替代配送员,可以说是外卖平台最有希望的“救星”方案。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感叹融资困难,“我们见过100多个投资人,最后真正投我的只有三两个,王兴就是其中之一。”由此也可以看出,美团对自动驾驶领域寄予很大的期望。
事实上,除了外卖平台,对末端配送业务有依赖的企业都表现出对无人配送的极大热情。
在去年3月,美团、百度、京东、菜鸟等企业牵头发布“培育壮大无人配送行业倡议书”,其共同的诉求是,就无人配送落地过程中政策、法规、产业、标准四大维度发出倡议,希望合力推动无人配送的创新发展。
多家企业联合倡议下,有关部门也在积极配合。2021年5月,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采取类似于德国的“车辆自身+运营区域”双审核认证制度,率先向美团、京东物流、新石器三家企业颁发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车辆编码,并开放了部分路权。
9月23日,由京东物流研发的无人快递车,在海南琼海市嘉积城区道路上试运行,美团的自动配送车魔袋20,也在北京的公开测试道路试运营,阿里的小蛮驴也进驻多所高校开始运营配送,京东也在今年推出第四代无人配送车,用于其末端的物流配送业务。
在笔者看来,无人配送之所以有吸引力,不仅仅因为它带来未来各种商业模式的想象力,场景相对Robotaxi更简单,更容易落地。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解决现有末端配送行业面临的诸多困境。
在这个意义上,无人配送的推广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末端配送所面临的人力成本高企的严峻问题,对于有末端配送业务的大型互联网企业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