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孩子在地上打滚,作为家长要扶吗?扶不扶也是一种学问

都说孩子2~3岁是条分水岭,这话可一点不假,相信带过娃的各位家长都深有体会。
懂事伶俐的小天使,一旦跨过2岁这道门槛,不知为何就进化成了“小恶魔”?差距之大足以让爸妈血压突增。
而且这绝对不是个别现象,大多数家庭都会面临这个问题。
前两天休息时,我就刷到一个3岁孩子因玩具当众打滚的视频,母亲的做法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儿子街头打滚耍赖,倔强母亲坚决不扶视频中的宝妈正在带娃逛街,不想宝宝看中了一款玩具,硬要妈妈买下来,但宝妈没有答应,因为家中已经有一个同样的玩具了,只是颜色不同。
一开始,妈妈还好言好语地劝孩子“家里有,咱就不买了。”
可宝宝并没有因此放弃,走出不远,干脆就一下坐在了地上,说什么都不肯起来。

父母|孩子在地上打滚,作为家长要扶吗?扶不扶也是一种学问
文章插图

宝妈深知孩子的性子,只得远远看着他耍赖,站在5米开外的地方一脸冷漠。宝宝见妈妈没走,也变本加厉,甚至整个人都躺到了地上,就等着妈妈松口妥协。
可宝妈根本没有去扶的意思,这对倔强母子便在街头僵持良久,旁边的狗狗都疑惑了。

父母|孩子在地上打滚,作为家长要扶吗?扶不扶也是一种学问
文章插图

底下的留言诸多,总之这位宝妈收获了网友们的大片支持声,还有些网友针对这种情况,说了说自己是如何应对的。
其实,现实中不少父母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孩子打滚扶与不扶,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那么正确的处理方式是怎样的呢?
扶还是不扶?其实并非黑白分明,也可以曲线处理首先,在这件事情上,立刻就去扶孩子、哄孩子的家长是错误的。
因为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思维定式——只要哭闹打滚,爸妈就会给我想要的。那下次一旦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可能闹得比现在更凶,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当中。
其次,任凭孩子怎么闹家长都没反应也不正确。这种冷处理的态度虽然看似很管用,但其实存在一定隐患,亲子之间的关系受影响不说,孩子的性格可能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父母|孩子在地上打滚,作为家长要扶吗?扶不扶也是一种学问
文章插图

看到这里可能家长更疑惑了,扶也不行,不扶也不行,那到底应该如何是好?其实孩子打滚扶或不扶还真是门学问。
我们要了解,2~3岁的孩子之所以性格忽然改变,是因为萌发了自我意识。
简单来说,就是他们意识到了自己是独立个体,希望建立属于自己的秩序,因此事情一旦不向着他们想的方向发展,便会哭闹不停。
但一味退让和冷漠,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孩子打滚耍赖的问题,妥协更不行,只会让孩子变本加厉。
家长们应该有技巧、高情商地应对,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不买玩具”这个合理的决定。

父母|孩子在地上打滚,作为家长要扶吗?扶不扶也是一种学问
文章插图

此类情况具体如何处理?第一步:让孩子冷静
如果孩子是在家中撒泼打滚,那么家长可以暂时与孩子保持距离,不理他,等他自己停止。
但如果是在外面人多的地方,还是应该先将孩子抱到人少、干净的地方,再转移他的注意力,平复情绪,以防孩子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

父母|孩子在地上打滚,作为家长要扶吗?扶不扶也是一种学问
文章插图

第二步:进行心理疏导
等孩子气消了,这时候爸妈就可以上前沟通,给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了。
可以先询问孩子为何不开心,之后循循善诱,告诉他为什么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满足他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沟通中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才是有效的。
要让孩子知道,撒泼打滚并不能收获想要的结果,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并给出让人信服的理由,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父母|孩子在地上打滚,作为家长要扶吗?扶不扶也是一种学问
文章插图

第三步:日常“立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长可以在生活中给孩子建立一个“行为干预机制”,它能起到增强孩子自控力的作用。
例如,孩子刷碗或者拖地了,可以得到一些贴图作为奖励,积累到一定数量就可兑换奖品。
而若是在外面撒泼打滚,或者是出现了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就要扣分,扣去贴纸,以此约束孩子的行为。
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更容易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不妨试一试哟~
>>>面对孩子撒泼打滚,这位家长的做法值得表扬,你是怎么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