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一切都是为你好”,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到底应该怎么定位?
子女在青少年时期,父母即是他们的监护人,更是子女最亲近和值得依赖的人。有没有过这样的年少体验,"我一切都是为你好",在自己还是年轻时,就听父母敦敦善诱的说过?
文章插图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最真诚的,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世上很难找到不喜欢自己孩子的人,这是天性使然。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是最真切与最自然的,远胜过于其他人的感情。尤其是父母,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在未来的人生成长中能超越自己,这是他们最高兴的事。看到孩子过得幸福,是最真实的愿望。
文章插图
子女到了青少年,他们对于世界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自我个性也开始显现,这就是常说的青春叛逆期。父母作为长辈,他们经历过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岁月,他们有理由觉得自己的人生经验是丰富的。因此父母开始苦口婆心的开导子女:"我一切都是为你好",是最为常见的一句话。"都为你好",即是父母站在自己的角度对子女表达的关爱,也是站在子女的角度希望能被听得进去的良言。
文章插图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在子女的青少年期是一种强势关系。这很自然,生他、养他,将大量的财富用在子女身上。此时的父母有社会经验,凭着自己几十年的人生阅历,有理由指导子女的行为。"我一切都是为你好",看似是平等的方式在进行沟通,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种颇为强势的语句。试想,如果是在工作中,普通员工能这样对领导说,"我一切都是为你好"?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无疑是最真切的。几乎所有父母都希望子女将来有出息,因此喜欢将自己的主观意识、自己的人生观加在孩子身上。"我一切都是为你好"的言外之意是:"看,我现在不错吧,我的经验告诉你应该这样做,我的经验证明这样做是对的。你采用我的经验,或按我的方式做是正确的,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吃亏。"
文章插图
事实上,我们将发现,简单的表达"我一切都是为你好",实际效果并不好。当父母对子女说"我一切都是为你好"时,已经是在强势地让子女接受自己经验、自己价值观,而事实上没有多少子女会从心里认同。每个人都是有独立的个性,虽然子女带有父母的遗传基因,但实际上与父母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一味的让子女接受自己的意识和判断,并不见得正确。父母如果与子女建立更为平等的情感关系,对于子女的发展以及自我个性的形成更为有利。
文章插图
父母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经验,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超越自己。如果将自己的认识观强加于子女,就显得不一定正确了。父母应该根据子女的个性与特长,允许子女自由发挥自己的长处,并加以鼓励。父母要一改之前的强势方式,与子女建立更为平等的家庭关系,采用因循施教的方式,对于子女的成长更为有利。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 宝妈|那个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变成“老太太”的80后宝妈,后来咋样了
- 羊水|子宫黑漆漆,胎儿会无聊吗?这些“游戏”玩得可溜了
- 妈妈|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长大后有哪些区别3个区别明显
- 弓立芳|如何进行高质量亲子沟通?要“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 meg吃鱼的这些讲究,您知道吗?
- 父亲|“谁有吃的给我孩子吃一点”父亲在公交上求助,得知原因乘客泪奔
- 萌娃|“保镖奶爸”送娃上幼儿园火了,气场,步伐没谁了
- 宝妈|三个月的宝宝,为何“偏爱”竖抱?抱对了的宝宝更聪明
- 怀孕|3次胎停后...39岁的她能圆梦吗?
- 医生|让宝妈提心吊胆的“上环”,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可能会有点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