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同样挨批评,有些孩子长进了,有些孩子却要跳楼,为什么?

来源:常青藤爸爸(ID:ivydad_ivydad)
最近一提批评孩子,好多家长的第一反应都是:“现在的孩子可批评不得,否则不是杀人就是跳楼!”
的确,这两年光我们看过听过的,就有不少起极端事件。虽然个中原因我们并不完全完整地清楚,但在有限的媒体报道中,都不难发现很多都源自一个共同的细节——家长刚刚批评完孩子,与孩子发生了冲突。
孩子|同样挨批评,有些孩子长进了,有些孩子却要跳楼,为什么?
文章插图
孩子|同样挨批评,有些孩子长进了,有些孩子却要跳楼,为什么?
文章插图
于是批评,便成了点燃孩子怒火、分裂家庭的原罪,说深了不行,说浅了不是。
可另一方面,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孩子在听到父母批评后,虽然也会不开心,但他们会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来改正,甚至事后还会感谢父母曾经指出了自己的不足。
所以,同样是批评,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
孩子|同样挨批评,有些孩子长进了,有些孩子却要跳楼,为什么?
文章插图
对这个问题,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家长太溺爱孩子导致他受不了一点委屈,或者内心太脆弱抗压力差,又或者父母施压太重等等,这些说法都有道理。
不过,最近读到的一系列论文,突然让我意识到,批评之所以能被演变成极端事件,很可能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想过,孩子被批评后产生的消极情绪也是有区别的——不是家长不能批评,而是应该希望孩子在批评后进行自我反省,而不是仅仅感到羞愧。
比如孩子算错了一道数学题,家长可能有两种反应:
反应:“这道题你忘进位了,下次要注意。来,我们再做几道类似的题巩固一下进位的计算……”
反应:“这么简单的题还错?你可真笨、没用的东西。”
表面上看,这两句话都是批评,都是在指出孩子的错误。可是,在孩子看来,它们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一个让人自省,一个导致羞愧
第一种批评,孩子听了是什么感受呢?
网上有个女生回忆自己小时候,做错题后,妈妈总会摸摸她的小脑袋问:“你尽力了吗?现在弄懂了吗?”然后跟她一起分析错题,举一反三。
她说:“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心里默默地提醒自己以后要认真点。不过有一个开明的妈妈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不用担惊受怕,学会对事不对人,学会思考、尊重独立等等。这些都是无价之宝,对别人也更友好。”
“自省”就是孩子当时最大的感受。虽然也会因为做错题而不好意思,但孩子会思考自己该如何改进。
批评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呢?美国教育界现在说批评都不用criticism这个词了,而是换成了constructive feedback,翻译过来就是有建设性的反馈。这个词简直一语中的,指出了批评的本质和关键的因素。
首先,批评是一种反馈,对孩子行为、表现的回应。
其次,正确的批评应该是有建设性的,就是必须要对孩子有帮助、有益处。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我们不应该害怕孩子犯错误,但不希望看到孩子从错误中一无所得。选择一起分析、解决错误,而不是一味指责,就是在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行为上,放在如何进步、如何更优秀上,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影响下自省。
所以,这样的批评之下,孩子一定会大有长进。
但是,第二种批评则更像是羞辱,孩子听了是什么感受呢?
知乎上有个人这样回答“经常被父母骂‘你没用’,是一种什么体验”:
“一遍遍自我怀疑,我活着是为了什么啊,好像父母说得也没错,我确实没用,不仅干啥啥不行,还懒,呆笨木讷……”
言语之间全是对自己的否定。
因为此时父母对自己“笨,没用”的指责已经不是针对错误本身了,而是直接用下定义、贴标签的方式把孩子全盘否定了。它掀起的负面情绪指向的是自我,孩子深深的羞耻感也就产生了。
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批评除了让孩子自我否定外,没有任何一点儿建设性作用。
所以,都是批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是怎么产生的?简单来说,
有建设性的反馈,让孩子自省,而自省指向特定行为:“我犯了一个错误。”
孩子|同样挨批评,有些孩子长进了,有些孩子却要跳楼,为什么?】羞辱则让孩子感到羞耻,而羞耻指向核心自我:“我就是个错误。”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了解自省和羞愧的区别,这里特意跟大家分享国外一个专家做的总结:
对一个孩子来说,批评后是善于自省还是感到羞愧,何止只是名称、概念上的差别,而很可能会关系到他们日后可能会有的人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