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的货拉拉们,让搬家变得更好了吗?( 二 )


那么 , 拿到E轮融资后货拉拉是不是就可以松一口气了呢?目前来看 , 很难 。
根据官方的说法 , 这轮融资后货拉拉将在技术和下沉市场两个方向上发力 。 问题在于 , 这两个方向都没错 , 但希望都不大 。
在技术上 , 货拉拉最大的难题在于 , 从本质上说 , 无论是拉人的滴滴还是拉货的满帮 , 都和货拉拉做着同一件事 , 那就是运力与需求的匹配 。
这让体量更大的滴滴、满帮在技术上和货拉拉存在共性 , 而它们在资金上也有优势 , 这些让二者与同城货运行业的距离更近 , 对货拉拉的冲击也更大 。 这个迹象已经有了苗头 ,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显示 , 目前滴滴货运的日单量已超10万 。
下沉市场的规模 , 虽然大到可以成为各行各业谈及未来发展时必提的万金油 , 但对于需求本就不高 , 且已经有58同城在前的同城货运行业而言 , 货拉拉的希望并不大 。
其实 , 无论是巨头和竞争对手的轻易跟进 , 还是下沉市场的希望渺茫 , 都暴露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 , 那就是“万物皆可货拉拉” 。 尽管货拉拉已经是同城货运行业的第一名 , 但是业内的同质化现象也导致货拉拉没有核心竞争力 , 对手进入货拉拉的生存空间并不难 。
02
填不饱肚子的行业大饼
也许在刘峰和小马看来 , 体验不好的货拉拉 , 能再次拿到融资是不合理的 , 但事实证明 , 角度不同的资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
其实资本并不是对负面消息视而不见 , 只不过是资本和消费者的逻辑不同而已 , 在消费者看来货拉拉服务不行就不应该去用它 , 但在资本眼中 , 现阶段占领市场才是最重要的 , 而货拉拉已经是行业第一 , 无疑是优质标的 。
这点其实从这次参与融资的机构名单中就可以看出一丝端倪 。 在这次的E轮融资中 , 不仅有多个顶级机构 , 且多是持续的跟进 。 比如顺为资本就曾领投了货拉拉的C轮融资 , 而高瓴资本、红杉资本分别领投了货拉拉的D1、D2轮融资 。
比货拉拉的市场地位更具吸引力的是它所在的同城物流行业 。
如果从1988年中国第一家搬家公司“利康”在北京挂牌成立 , 正规军进入B端+C端市场开始算起 , 国内的同城物流行业已经发展了三十余年 。 在货拉拉们进入之前 , 这个行业已经形成了两个特点 。
首先 , 得益于中国的“水大” , 同城物流行业这条鱼自也不小 。 据多个第三方调研机构、券商的数据显示 , 行业规模将超万亿 。
如智研咨询推测 , 2020年同城货运市场的规模将高达1.3万亿 。 同时整个行业的渗透率较低 , 艾瑞咨询曾在《2019中国同城物流行业研究报告》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 行业TOP10的占有率仅有3.5% 。
“万物皆可”的货拉拉们,让搬家变得更好了吗?文章插图
一边是万亿规模一边是个位数的渗透率 , 会有资本押注 , 巨头纷纷跨界的景象也就不奇怪了 。
只是 , 与被电商需求刺激出高速增长的快递行业相比 , 同城物流行业只是空有规模 。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 , 2017年起同城物流行业增速达到10.3% , 是近七年以来的最高值 , 随后速度就开始下滑 , 预计2020年的增速将降到7.5% 。
“万物皆可”的货拉拉们,让搬家变得更好了吗?文章插图
而快递行业的增速常年保持在高位水准 , 据统计在2009至2019年的十年中 , 我国规模以上快递业务收入从479.0亿元增长至7497.8亿元 ,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1.66% 。
即便是在深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 , 快递行业的单量依然创造了新高 , 目前已突破800亿件 。
同时 , 同城物流行业需求结构的不同 , 也为货拉拉们出了一道难题 。 在多份第三方出具的研报中 , C端市场都是这个万亿市场中的“苍蝇肉” , 规模占比仅有10% , B端市场占比高达90%
如果说快递行业已经有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 那同城物流行业在这方面就有些不敢恭维了 。 这其实也不能怪企业们不努力 , 实在是同城物流行业太复杂 。
以B端为例 , 不同行业往往有着不同的的需求 。 比如生鲜企业需要冷链 , 供给方不仅要在技术上够专业 , 还要保证时效性 。 C端市场则具有需求低的特点 , 这对货拉拉们的运营效率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
换句话说 , 与快递行业相比 , 同城货运行业具有天然的非标准化基因 。 这意味着价格只能是货拉拉们的竞争力之一 , 如果服务能力跟不上 , 就算有资本支持也是枉然 。 天价搬家费事件以及刘峰等人的遭遇 , 更是说明包括货拉拉在内的企业们在这上面注定要栽更多跟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