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获国家科技大奖的微血管病变研究

由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主持携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共同完成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该奖项是当年生命科学领域唯一的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年度最高奖 。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获国家科技大奖的微血管病变研究
图片
微血管病变研究突破重大疾病治疗瓶颈
微血管是将血液真正运送到各组织器官的最重要环节,又是血液与组织器官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 微血管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心脏/脑血管、肾脏及外周组织等),是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疗效难以提高的关键因素,也是国际医学界尚未突破的难题 。
目前,围绕微血管疾病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不同的靶器官水平 。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认识到逐个器官水平研究和治疗的局限性,开始着眼探究此类疾病系统性累及心、脑、肾等多个脏器的病理特征共性,以期探寻微血管疾病共同防控策略 。
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这一研究项目分别从理论、机制、临床三个方面开展微血管病变研究 。 该项目首次系统构建了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的脉络学说,属于中医药学术研究的重大理论原创成果;阐明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肾病等难治性疾病发病的共性机制是微血管病变,而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则是治疗微血管病变的核心机制 。 该项目利用国际公认的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开展了大量的临床试验 。 研发的通心络胶囊等系列通络药物,在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等防治中取得了极好的疗效,相关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其临床价值,为解决国际临床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 国家973计划项目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取得了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重大突破 。
解决临床疾病治疗难题
【心梗无再流】
溶栓和介入治疗只能开通心梗堵塞的大血管,与其连接的微血管可能由于缺血、缺氧已经坏死,即使大血管开通了,血液仍无法有效运送到心肌细胞 。 这一现象被医学界称为再灌注后心肌无复流 。 既往研究表明,微血管内皮损伤不仅是急性心梗再灌注急性期心肌无再流发生的核心机制,也是中晚期心肌无再流持续存在的重要原因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杨跃进教授牵头完成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子课题——通心络胶囊防治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心肌无复流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心梗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可较安慰剂改善心肌血流灌注(24小时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提高20%)、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该研究结果在解决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无复流这一难题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 。
【脑血管病】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获国家科技大奖的微血管病变研究】脑梗后患者的微血管结构与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恢复,复发的风险就会增加3倍以上,存活者中约75%可能会丧失劳动能力,约50%以上的患者出现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等 。 可见,脑组织微血管的损伤与脑梗的结局关系非常密切 。
临床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可显著改善患者脑组织血流情况,减少灌注异常区域面积(比对照组多减少23%),降低一年卒中复发率33% 。 一项纳入了3906例急性脑梗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通心络胶囊可有效改善脑梗患者的神经功能 。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累及微小血管导致的疾病,最常见的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 。 眼睛和肾脏是人体内微小血管分布最为集中同时也是最丰富的地方,而神经的滋养也主要靠各种微小血管,因此这些器官或组织容易受影响 。
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作用体现在:(1)促进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恢复,减少尿白蛋白排出;(2)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和眼底病变;(3)减少缺血性糖尿病足的感染、溃疡及深层组织破坏的发生或延缓发生时间 。
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让整个医学界为之振奋 。 国家973计划项目验收专家组称:该研究创立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中医传统理论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产生重大原创成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