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延鹏|“中国式父母”的爱与痛
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中国式家长”,就会看到这样一种定义:
“中国式父母往往以自己为中心,习惯包办、控制孩子的大小琐事,却忘了孩子有被爱与自主的权利。在教育孩子上,过分注重孩子学习成绩,忽视孩子个性发展,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
文章插图
万里长城学习忙 安农(印度尼西亚)
为此,我的眼前浮现出很多中国父母的身影。
01
中国父母最爱说的一句话:“都是为你好。”让你多吃是为你好,让你多穿是为你好,让你写作业是为你好,让你参加课外班是为你好,不让你玩也是为你好。因为我是为你好,你就得按我说的办。
02
中国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没有实现的目标,让孩子去实现;自己没有攀上的高峰,让孩子去攀登。有个儿子,曾经当面质问自己的父亲:“爸,你当初怎么不努力一点?”是啊,自己当初不努力,却给孩子加压力,不公平。
03
中国父母过分注重孩子学习成绩。几乎每个学生家长,都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满意。考60分的,希望70分;考80分的,希望90分;考第三名的,希望第一名;考第一名的,希望永远第一名。而考场上有“常胜学生”吗?
文章插图
出去玩会有多难 郝延鹏
04
中国父母忽视孩子的个性发展。不注意孩子的个性,不在意孩子的特长,去培养各种特质的孩子。唯一的目标,就是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岂不知,孩子的个性,也是一种宝贵的天分。扬其所长,才能有所建树。
05
中国父母习惯以自己为中心。因为我生了你,养了你,供你吃,供你穿,所以你就得听我的话。让你学什么你就学什么,让你玩什么你就玩什么。其实他们忘了,如果什么都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那孩子不成了父母的复制品吗?
06
中国父母偏爱打击式教育。批评多,训斥多,讽刺多,挖苦多,表扬少,鼓励少。正如一位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80分以下女子单打,70分以下男子单打,60分以下男女混合双打。”
文章插图
难逃 郝延鹏
07
中国父母害怕孩子谈恋爱。很多的家长,都把谈恋爱看作洪水猛兽。初中不准谈,高中不准谈,大学也不准谈。等拿到硕士、博士证以后,才让他们去谈。而他们喜欢的人,这时却早已为人妻、为人夫、为人友了。
08
中国父母都想让儿女找个稳定的工作。体面的岗位,丰厚的收入,无风险,无压力,旱涝保收,风雨无忧。为此,很多年轻人,都被父母逼迫或怂恿着参加公考。千人去抢一个位,万人争过独木桥。自然是失意者多,如意者少。
09
中国父母活得都很累。小时候,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倾其所力,为他们找学校、搞培训。上学以后,风雨不误地接送,有求必应地供应,升学选学地折腾。以为大学毕业以后,就可以省心放手了。没想到,还有找工作、买房子、娶媳妇、看孩子等一系列更重大更严峻的任务,等着自己去完成。
文章插图
爱的唯一 郝延鹏
10
中国父母大都感到很孤独。因为一直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心肝宝贝和掌上明珠,所以当有一天儿女要独立生活的时候,父母就会莫名其妙的失落。而且在很多中国父母和儿女之间,还存在两大鸿沟。一是父母在乡下,儿女在城里;二是父母文化低,儿女文化高。在一起生活,双方不适应。不在一起生活,父母很难受。
中国父母是中国的传统和特色。拥有中国父母,是儿女之幸,也是儿女之痛。一方面,他们在父母百般的关爱和呵护中长大,深知父母的艰难和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另一方面,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父母束缚了手脚。
但这些,都影响不了父母与儿女之间的血肉深情。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父母也会进步和觉醒,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创造幸福的家庭。
文章插图
幸福生活 高瞻
讽刺与幽默报
撰稿|汪金友
编辑|韩晓艳
编审|肖承森
【 郝延鹏|“中国式父母”的爱与痛】来源:讽刺与幽默
- 孕期|怀孕时,婆婆该“出钱”还是该“出力”?孕妈最有发言权
- 孕妇|孕妇生下罕见“双头婴”,众人都来围观,专家的话却令人担忧
- 宝宝|孕妇肚子能不能随便摸?孕妈当心,出现这4种情况尽量少摸肚子
- 肚子|孕检时,医生会用这3句话“暗示”宝宝性别,别再傻傻错过了
- 占地方|养娃后钱都去哪了这些“鸡肋”的母婴用品,希望你没买过!
- 优生|娃出生的体重不仅代表健康,跟智力也有关系,这个体重智力最好
- 症状|“胎毒”是什么?有必要去“胎毒”吗?
- 南書房|还记得“第一巨人”鲍喜顺吗,曾不顾医生反对生下一娃,现怎样
- 生育年龄|孩子出生时间有讲究,能在这3个时间段出生,他们会自带“福气”
- 孕育|39年前,英国妈妈诞下“娘子军团”,6胞胎女儿同框长大超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