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社科联2021年重点课题中有一项针对0—6岁幼儿隔代教养的研究。这项课题中针对3—6岁阶段的书面调查报告近日出炉。调查表明:如今,祖辈对孙辈的溺爱在弱化,自我学习升级和教育能力明显增强。
【 孙辈|隔代教养,溺爱在弱化】民主型教养,祖辈普遍水平较高
“其实,在学前阶段,生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祖辈们的参与很重要。”80后二胎妈妈沈卓卿,是一位社会心理学博士,她从事家庭教育研究10余年,是这个关于隔代教养的重点课题的负责人。
调查报告显示,目前,隔代教养主体上还是以共同养育为主,并且女性在其中的参与度较高;绝大多数家庭的教养模式,是父辈与祖辈一起抚养孩子,其占比达到90.8%。而与过去不同的是,现代社会中,祖辈的受教育水平已然较过去有明显提升——小学以上教育程度的占到77.8%,有近两成祖辈的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本科以上。
这也深刻影响着隔代教养的质量和家庭状况。
“如今,大多数城区祖辈教养者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而不是包办代替;会倾听孩子,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孩子;会以适当的方式表扬孩子,而不是盲目地表扬。总体而言,祖辈普遍具有较高的民主型教养方式水平。”在调查报告的数据基础上,沈卓卿提出,照顾孙辈为祖辈带来的是复杂的、矛盾的情感体验,父辈更应正确看待隔代教育,“溺爱的情况正在减弱”。
沈卓卿也给父母提出了建议,如果祖辈承担或分担了教养孙辈的责任,父辈应当尽量认同祖辈对家庭做出的牺牲和付出的辛苦,这样祖辈教养孙辈的意愿才可能更强,教育能力也会在内外驱动下不断提高。
祖辈同样应当正确看待隔代教育,不错过但也不越过。祖辈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要看到自身优势,但同时又要认识到自身可能出现的旧观念、错观念,在家庭教育中摆正位置——父母是孩子教育的“主力军”,祖辈则当好“助力军”。
吃穿住行,最易引发教养争议
沈卓卿发现,在幼龄期尚未到学龄期时,祖辈与父辈间教育观念上的差异主要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上,那也是隔代教养中最容易引发争议的方面。专家基于一些日常典型案例,给大家提供了一些积极方式。
前段时间,杭州降温明显,一名幼儿园老师发现,4岁的亮亮(化名)足足穿了8件衣服、5条裤子。一打听,原来亮亮奶奶怕冻着孩子,希望这样能保暖。
专家提醒,小孩的新陈代谢快,完全可以和大人穿一样多,甚至比大人少半件。判断孩子衣服是否穿得够,可以摸背,后背是温热的,说明衣服穿得不多不少;如果后背有汗,显然孩子需要及时减衣了。同时,幼儿园的活动较多,室内外有温差,方便穿脱的羽绒背心是值得准备的单品。
“医生让我们别再喂饭了,说小宝宝的脾胃要被搞坏了,吸收不了那么多。”刚上小班的欢欢(化名)妈妈无奈地叹了口气。欢欢外婆怕孩子会饿肚子,在家时不时地追着孩子喂食,甚至有时候孩子不愿意吃饭,还会硬塞进几口食物才安心。
专家提醒,孩子本来就有控制进食和感知饥饿的能力,然而当这种感知被慢慢剥夺以后,孩子就会慢慢形成依赖,对饿和饱没概念。所以,不要追着孩子喂饭。
幼儿园老师们感慨,一到节假日,好多孩子的生活习惯就被打乱了。杭州有一位奶奶的做法,却被她孙女琪琪(化名)的幼儿园老师表扬了。每周末,早起、早餐、户外活动、午餐、午睡、午茶……琪琪奶奶依旧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要求孩子,培养了孩子有规律的起居习惯。专家说,对幼儿的发展来说,家庭教育的一致性非常重要。
找采访人员、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采访人员在线等你来报料!
文章插图
- 教养|孩子有没教养,出去串个门就知道了,父母说得再好也没用
- 地铁|宝爸和5岁女儿等地铁照火了,好教养藏不住,这才是高级别的炫富
- 父母|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通常会有这些表现,家长要做到心里有数!
- 潘长江|“隔代基因”有多强大孩子虽是亲生的,长相却被爷爷“截胡”
- 公交车|小男孩护送“怀孕妈妈”坐公交,举动被赞有教养,网友:多生几胎
- 二胎|妹妹将哥哥的作业撕掉,随后哥哥的动作超暖心,网友:有教养的娃
- 婆婆|老人带孩子问题重重,隔代育儿的误区须纠正,宝妈要留心
- 孩子|孩子在超市拽了颗樱桃吃,员工大骂“没教养”,妈妈回应让人点赞
- 宝妈|2岁娃超市拽了颗葡萄,遭售货员歧视:“缺教养”!妈妈漂亮回应
- 垃圾桶|6岁男孩扔垃圾给保洁阿姨留下一张字条,看清内容后:有教养的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