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智慧家长|让孩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女儿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再陪读的四年时间里,我也是在摸索中前行的。
【 苏轼|智慧家长|让孩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过去的四年里,面对女儿的注意力不集中,面对女儿的各种小毛病,我也曾暴跳如雷地吵女儿,可是每次吵、甚至揍女儿之后,我总是心如刀绞,可是我又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孩子更自觉。直到读了《苏洵教子读书的故事》,我才慢慢改变了陪读方法。
文章插图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副对联中的“三词客”指的就是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苏洵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教子有方的教育家。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强加到孩子身上,但我们不妨看看历史中的苏洵如何教育两个孩子的故事。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唐宋八大家中,三苏的地位和名气还是非常之高的。但很多人并不太了解苏洵那充满失败色彩的前半生。苏洵其实是一个失败父亲的典型人物,但他及时调整对孩子的引导培养方法,最终培养出来了苏轼、苏辙这样非常出色的两个孩子。
年轻的苏洵因为讨厌当时的教育制度,虽然参加几次科举考试,都没有如愿中榜。
后来他就感觉自己没有读书的前途,过起了游山玩水的日子,整日无所事事不思进取。直到父亲病故,他开始安心守孝,也打算放弃参加科举考试,然后决定安安分分教育好两个孩子。
一旦不把读书当成考试做官的目的,苏洵就给自己调整了人生方向,完全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书做文章。在教育子女方面,他首先是做好自己,把自己活成子女的表率,而不是对孩子做太高的要求。
苏轼苏辙两兄弟喜爱读书也是受苏洵的耳濡目染,因为苏洵为了教育孩子,他烧掉了从前写的文章,关起门来潜心读书写文章,而他的妻子承担了所有家庭事务,还卖掉唯一值钱的首饰补贴家用。
苏轼和苏辙自小十分顽皮,在多次说服教育不见成效的情况下,苏洵决定改变教育方法。
从此,每当孩子玩耍时,他就有意躲在角落里读书,孩子一来,便故意将书“藏”起来。苏轼和苏辙好生奇怪,以为父亲一定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两人出于强烈的好奇心,趁父亲不在家时,把书“偷”出并认真地读起来,从此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读书的无穷乐趣,终成一代名家。
也正因为他们父子三人的潜心苦读,为后来三苏进京,苏轼和苏辙同时金榜题名打下了基础,苏洵在把两个儿子培养成人才的同时,自己也成为名气大增的文人泰斗。
在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女儿总是不愿意做,她觉得反正老师第二天要讲,预习是多余的。我就不让她预习。
一次放学路上,女儿着急地说:“妈妈。今天的数学课我的有点模糊,但同学都回答的很快!”
我笑着问女儿:“为什么呀?”
“我这个问题还没反应过来,老师下个问题就出来了,同学们事先都做了预习和练习,她们回答的又快又准。”看着女儿羞愧的样子,我给她分析说:“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课前预习可以使自己的新知识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老师上课上什么内容,自己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在哪些方面还弄不懂。试想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和漫无目的去听课,那个效果会更好呢?”
“当然是预习好,如果能事先预习,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在老师讲课时,就会找到这些问题的思考角度或解答问题的方法。这样课后既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同时又节省了时间。”女儿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此以后她不但学会了主动预习,还练成了主动找出自己不懂和一知半解的知识点,到第二天认真听讲,课后加强巩固和练习。
记得二年级的时候,带女儿试听了课外补习班,也想着不让她输在起跑线上,可女儿对补习班有点反感,觉得补习班占用了她的玩耍时间。
“你不要强迫她,要让她自己喜欢,自己想学的时候再说。”她爸爸给她讲:“不认真学习就给你报补习班,不仅报数学,还要报外语,总之,想玩,想看电视,就要提高学习效率,否则成绩搞不上去,就给你报班,成绩越差就给你报更多的班。反之,如果成绩考得进步了,可以把报补习班的钱节约下来去各地旅游!”
现在,我们允许孩子看电视、玩游戏,还经常根据表现进行各种奖励,因为她自己知道这些都是在完成各项任务后才可以进行的,不再需要我们进行过多的督促。
- 下腹部|女童腹痛难耐,家长却骂她多事,送医途中离世,得知原因家长痛哭
- 孩子|剖腹产划伤孩子头部,医生很快就会好的,7年后家长找上医院
- 聪明|这3类孩子多半是“假聪明”,长大反而没出息,家长别瞎高兴了
- 老师|“请倒数第一名的家长发言”,宝妈的一番发言,让老师羞愧
- 禁忌品|被称为“幼儿杀手”的食物,影响发育和身高,家长仍在给宝宝吃
- 动词|4招增强孩子表达能力,天第书院:家长要用行为做最佳的聆听者
- 学生们|让孩子去打工还是读职高,资深班主任的几句话,让很多家长醒悟
- 睡眠质量|宝宝出生“头三年”很关键,家长做好这3件事, 孩子会很聪明
- 智商|如果家长是这2种血型,生下的娃往往智商更高,不妨对照下自己
- 行为|孩子出现这三种行为,家长要重视,这可能是内心自卑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