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本恶|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6个差别让你明白,你可能并不了解孩子
文|福林妈咪先讲一个真实的搞笑事件。>一位小姐姐去朋友家做客,看到朋友4岁半的儿子在客厅沙发上骑着一个枕头,嘴里还喊“驾驾驾”。女生就想上前跟小朋友聊一聊拉近一下距离,于是问道:“你这匹马是什么马?汗血宝马吗?”没想到,小男孩停下动作撇了她一眼:“这是枕头啊,你是不是傻?”小姐姐瞬间要石化了,之后小男孩追着妈妈一直问:“妈妈,这个阿姨是不是有问题?”
文章插图
想要跟孩子拉近关系,却发现自己琢磨不透孩子,孩子看问题的角度总和我们不同。有研究发现,孩子大约在12-14周岁时,世界观才会定型,也就是说这之后他们所看待世界的角度才会和成年人一样,在此之前,孩子认为的世界和我们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孩子的认知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点形成的。我们今天来说说孩子眼中的世界。一、1岁以后才能看清楚周围事物和爸妈的脸刚出生的宝宝眼前是模糊一片的黑白灰,随着视觉神经的生长发育,宝宝慢慢可以控制眼睛对焦,大约到1岁的时候才能从平面过度到立体,看出立体的世界。
文章插图
宝宝刚出生时犹如高度近视,而且看不出颜色,但是能感受到光。1个月的时候视距在20-30里面之间,可以看清这个距离以内的东西;2个月的时候开始往彩色世界过度,能分辨出黑白红慢慢可以手眼协调,抓自己想要的东西;8个月的时候能够判断距离,能区分远近;1岁可以完成从平面过度到立体的世界。这时候才能真真切切的看清楚爸妈的脸。但要是要达到正常人1.0的视力多数要到在6-7岁才可以。二、学习能力惊人之前有人提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类幼崽这么弱?很多哺乳动物出生之后立马就能站起来,而人类幼崽要到1岁左右才行。”这不是人类幼崽弱,而是人类进化到现在的地步,生活环境没有野外那么残酷,而且,我们人类用更多的时间在发育大脑。
文章插图
宝宝出生时,身体很多器官、神经都没有发育完全,而这个发育过程需要日常的营养、睡眠来满足,但除此以外还有学习。随着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越来越多,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孩子的大脑便会以惊人的速度形成连接。连接因果关系等等。而且孩子的可塑能力非常强,生活在双语环境中的孩子可以轻松学会两种语言,就像很多混血儿一样,他们既可以掌握妈妈的语言也可以掌握爸爸的语言。如果没有双语环境,普通话和方言也不用刻意教,孩子就都会说。这就是孩子学习能力惊人的地方。而这种学习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会逐步退化,学习起来会越来越吃力。三、想象力特别丰富在孩子的世界观形成之前,他们看是充满想象力的。很多成人明白云是什么的时候,在看到云就认为那是云,但是孩子可以想象成任何东西。曾经一个特别知名的案例,一位幼儿园老师,教班里的小朋友“O”的读音,而其中一位小女孩的母亲将老师告上法庭。因为女儿在没有学习之前,会说圆圈是苹果,是球,是嘴巴等等,但是现在女儿只会说那是“O”,女儿丧失了想象力。最后这位妈妈竟然胜诉了。像文章开头说的那位骑枕头的孩子一样,他知道自己骑的枕头,但是他脑海里想的应该确实是大马。
文章插图
还有之前以为美术培训班的老师,在跟孩子家长开家长会时说道:“小朋友画了3条线,一条长的,一条稍短一些,还有一条更短的。孩子告诉老师这是爸爸妈妈和他。”我们一开始确实不知道,但是孩子一讲,就明白怎么回事了,现实生活中的一家三口,在孩子眼中,三个人就像三条线一般,高低不同,这种方法很直接也很形象,但这也正是想象力。当然,这些想象力也是可以保留下来的,这更要看爸爸妈妈如何引导,不去限制孩子的想象力才是正确的。四、看不到的东西=不存在有没有爸爸妈妈逗孩子的时候喜欢用手捂住脸,然后再打开手?这样做宝宝就会笑得很开心对不对?其实,当你用手挡住脸的时候,他们认为是“脸消失了”。如果你从指缝中偷偷看宝宝,他们会一脸呆滞,因为他们不知道妈妈去哪儿了。当你把手打开时,他们就会很惊喜,妈妈回来了。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客体概念是指婴儿把外在的物体看为独立存在的实体理解,通俗的讲,客体永久性就是物体在被隐藏的状态下仍旧是客观存在的。这对于我们成人来说是很简单的事,但是对于儿童来说就不一样了。他们会认为看不到的东西等于不存在。
- 石章|女子学车不到一个月,就和教练谈起了恋爱,怀孕后坚持要生下孩子
- 生育年龄|孩子出生时间有讲究,能在这3个时间段出生,他们会自带“福气”
- 丁克|夫妻丁克,婆婆宣布生一个给80万,孩子出生公婆老本都没了
- 丈夫|17年前,生完孩子后“一夜变老”的80后宝妈,现在怎么样了
- 年龄|家长要注意了,生二胎要避开这2种年龄差,可能影响孩子们不和睦
- 鲍喜|我国第一巨人鲍喜顺,不顾医生劝阻生下孩子,如今怎样了?
- 春末夏初|孩子若能在这3个时间出生,或许大人小孩都有福,占一个也算幸运
- 出血|产妇要想产后恶露排干净,做到此几点,宝妈先了解
- 神经网|孩子大脑仅有三次喷井式发育,家长抓住一个,孩子智商赶超同龄人
- 身高|女孩子要长高,还得注意这3点,让身高再“努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