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出|大数据“杀熟”,使用用户数据需划出红线


划出|大数据“杀熟”,使用用户数据需划出红线
文章插图
同样的订单,同一家外卖平台、同一家商户、同一处送餐地址、同一个时间段,会员却比非会员支出更多——近日,有网民几次测试发现,在注册成为美团会员后,相比非会员,外卖满减优惠力度不仅有所降低,配送费也不减反增。此事再次引发舆论对互联网平台“杀熟”现象的强烈关注。
近几年,从旅行平台、电商平台、打车软件到外卖平台,多家大型互联网企业都曾被曝利用大数据分析对不同群体进行差别定价,实行“价格歧视”。据北京市消协一项调查显示,超八成被调查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如今相当普遍,且有超五成被调查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而包括此次美团在内的多家平台的回应也往往大同小异,一则绝无大数据杀熟其事,二则系统和程序存在BUG。
听起来,互联网平台们很委屈,很无辜,所谓“杀熟”似乎是社会舆论制造的小题大做的“冤案”。但公众对这样的回应也越来越无法接受。
退而言之,即使系统确实存在BUG,作为活跃用户数以千万计,甚至数以亿计,年交易额数百亿乃至数千亿元的平台,却长期无法发现、无法解决这样的系统漏洞,本就说明管理运营工作存在巨大缺陷。
进而言之,若并非系统问题,而是平台熟视无睹甚至有意为之,则更体现了相关企业对法律的漠视,对消费者的轻视,以及在企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上的缺失。
媒体多次点名,民众物议纷纷,一些互联网巨头却依旧我行我素,大数据杀熟现象仍然频频曝出,其原因首先在于相关企业的垄断地位。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正因其体量巨大,对市场具有一定支配作用,凭借其垄断地位,不断扩展业务范围,获取海量用户数据,利用规则制定权、算法、技术对用户“磨刀霍霍”。
其二在于信息不对称造成大数据杀熟发现难、举证难、认定难。互联网巨头们利用大数据针对不同用户群体进行画像,制定差别化价格策略,以至“千人多面”甚至“千人千面”。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复杂的优惠规则和相对私密的支付过程下,“杀熟”具有较强隐蔽性不易发现,更难以取证,造成监管难题。
其三在于平台对用户数据随意使用缺乏规范。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大量用户的消费习惯、偏好等信息不可避免会被平台获取。由于保护措施和相关规范不足,一些企业随意使用用户数据进行牟利。
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既损害消费者权益,更阻碍行业健康发展。虽然困难重重,问题也必须解决,在自律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从反垄断,强监管入手整顿。
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拟将大数据杀熟定义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差别待遇。未来,还可对各行业制定更为细化的规范,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其违规成本,向“杀熟”者出重拳、下狠招。还可继续完善落实反垄断法,维护市场竞争,消解个别企业在某些行业对市场的过度支配。
治理大数据杀熟现象,更要完善用户数据保护的相关规定,对用户数据使用和相关技术应用需划出红线。监管部门还可将消费者数据信息纳入重点监管,升级监管手段,提高对违规利用用户数据行为的查处能力。
此外,监管部门还需大力推进商品和服务信息公开透明,打破信息不对称,让消费者有完整的知情权,保证能够在透明的情况下做出消费决策。
划出|大数据“杀熟”,使用用户数据需划出红线】长期以来,互联网巨头们靠数据和市场垄断铸成割消费者“韭菜”的镰刀,该彻底熔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