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打通长江流域人才技术“流动”通道:既能“顺流而下”也能“逆流而上”


技术|打通长江流域人才技术“流动”通道:既能“顺流而下”也能“逆流而上”文章插图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 , 南京大学教授张志炳16日向采访人员介绍“微界面强化绿色化学制造平台”的工作原理 。朱晓颖 摄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 , 南京大学教授张志炳16日向采访人员介绍“微界面强化绿色化学制造平台”的工作原理 。朱晓颖 摄
中新网镇江12月17日电 (采访人员 朱晓颖)人才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 在中国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长江流域 , 人才也要像江水一般 , 在上中下游地区“流动”起来 。 中新网采访人员16日在走访中发现 , 一些机构正尝试做这样的事:让长江流域的人才既能“顺流而下” , 也能“逆流而上” 。
16日上午 , “践行嘱托开新局”全媒体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在江苏南京启动 。 该采访报道活动通过行进式采访形式 , 分3路深入江苏省13个设区市 , 采访报道各地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改革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服务“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探路基本实现现代化等方面的新实践、新成果、新奋斗、新风貌 。
技术|打通长江流域人才技术“流动”通道:既能“顺流而下”也能“逆流而上”文章插图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 , 南京大学教授张志炳16日向采访人员介绍“微界面强化绿色化学制造平台”的工作原理 。朱晓颖 摄
一直以来 , 长江下游的城市经济相对发达 , 对人才有天然的吸引力 。 宏观上看 , 长江经济带创新的要素 , 基本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 特别是下游的南京、上海等地 。
“但要推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 还必须把创新要素向上‘溯源’ , 引入上游地区 。 ”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副主任孙安16日告诉采访人员 。
孙安所供职的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 , 位于长江南京段的江心洲岛上 , 地理位置优越 。 他介绍说 , 该中心的目标定位之一 , 就是促进人才、技术、成果转化在长江全流域推动 。
技术|打通长江流域人才技术“流动”通道:既能“顺流而下”也能“逆流而上”文章插图
两个反应器中 , 液体、气体都是一样的 , 不同的是气泡的界面、尺寸 。 右边的反应器中 , 气泡越小、气泡的总表面积越大 , 气体和液体融合就越充分 , 反应时间就越短 , 反应效率就能倍数级提高 。朱晓颖 摄
目前这方面已有实例 。 例如 , 在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的平台上 ,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的“微界面强化绿色化学制造平台”有关技术成果已从长江下游“发源” , “蔓延”至长江中上游地区 。
上述科研成果可极大提升化学反应的效率 , 对沿江化工企业来说非常实用 , 能实现“一条龙”式降本增效: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缩小”生产设备体量、降低投入和生产成本、提高安全生产系数、减少对外排放 。
在南京市北部的六合区 , 中新网采访人员走访了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 , 了解了这种名为“微界面强化绿色化学制造平台”的工作原理 。
研究院中 , 摆放着两组圆柱形的化学反应器 。 一个反应器中 , 透明的液体中有水泡不断从下往上翻涌 。 另一个反应器显得更为“安静” , 其中有乳白色液体在上下交融 , 但看不出有明显的大气泡 。
技术|打通长江流域人才技术“流动”通道:既能“顺流而下”也能“逆流而上”文章插图
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外景 。朱晓颖 摄
“其实这两个反应器中 , 液体、气体都是一样的 , 不同的是气泡的界面、尺寸 。 气泡越小、气泡的总表面积越大 , 气体和液体融合就越充分 , 反应时间就越短 , 反应效率就能倍数级提高 。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 , 南京大学教授张志炳16日向中新网采访人员解释说 。
据张志炳介绍 , 这种技术 , 攻破了炼油、石化等化学制造领域关键核心装备“卡脖子”技术 , 将有关工艺成本降低了30%左右 。
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破解“重化工围江”难题 。 张志炳认为 , 该技术有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 。 目前 , 该技术在长江上中下游的二三十家企业已得到应用 。
“再如 , 绿色技术银行总部设在上海 , 我们已签订有关协议 , 推动国内外领先的绿色技术向重庆等上中游地区复制、延伸、推广 。 ”孙安表示 。
孙安介绍说 , 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正尝试将单个科研机构组建为“集团军” , 打通长江全流域的人才流动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