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抓住孩子习惯养成的黄金期

好的习惯需要从小养成,关于孩子的习惯养成黄金期,家长们可一定要抓住。
三至六岁的孩子正处于行为习惯和情绪的敏感时期,敏感时期也是孩子习惯培养的好时机,家长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时期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
抓住|抓住孩子习惯养成的黄金期
文章插图
“小米是班里的迟到大王,妈妈对此也是无能为力。常常小朋友们都吃过早饭了,小米才急呼呼赶到教室,尽管被老师批评了很多次,都无济于事。妈妈说小米总有各种理由导致很晚才睡着,而结果就是睡得晚早上根本起不来。”
幼儿园的小朋友上学迟到似乎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尽管老师和园方都在强调,但是在家长们的心目中,幼儿园就是“托儿所”,帮助暂时看管孩子的地方,孩子去了只是玩耍,所以在时间上面没有什么好紧张的,送去就行了。
一位朋友是幼儿园的老师,在她带的孩子中间到了大班会出现一个很明显的分化现象。一部分习惯好的孩子,入了园会非常的自觉,自己的事情可以井井有条的做好,无论是游戏还是学习知识都是很有秩序,学习的主动性和习惯非常好。而另一部分孩子,依然不遵守规则秩序,上课依然会离开座位喊叫打闹。
抓住|抓住孩子习惯养成的黄金期
文章插图
孩子习惯和规则感的养成,首先需要的是家长的重视。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应该认真培养。早睡早起是孩子幼年时期就应该培养的好习惯。假如孩子总是很晚才入睡,养成了晚睡的“生物钟”,对于孩子的生长也会产生影响。另一个就是时间观念,在幼时由于我们家长的不重视,在没有特殊原因下无论是迟到还是早退,都会造成孩子时间观念的淡漠。除了迟到还有请假,我们在幼儿园时期总是依着孩子的心情,不想去学校就请假,那么孩子在对待请假这件事上也会感到稀疏平常,“天太冷,不想去。”“没睡醒,请假吧。”“今天不开心,不去了。”如此这般,孩子对规章制度根本没有意识,毫无规则感。
幼儿时期,家长对规则和时间的重视程度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会因为孩子小以身体健康发育为主,对孩子的约束并不严苛,甚至以孩子意愿为主,在无形中破坏的幼儿园的规则,但是家长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在时间观念上产生拖拉的习惯,对规则也是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一个好习惯,不光是要求孩子要做到,首先作为家长,在想法和行为上就行不能过度松懈。
也有很多妈妈说起习惯的养成,颇为头疼。就拿收拾玩具为例,每次都要求孩子自己玩完的玩具自己收拾整齐,孩子要么答应的好好的,但最后百般不愿意执行,更有的孩子面对父母的这一要求,直接拒绝,如果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们该如何去引导呢?
抓住|抓住孩子习惯养成的黄金期
文章插图
首先,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去引导。我们可以用鼓励的语言,和比赛的方式将孩子吸引到收拾玩具这件事情上面,让枯燥的事情变的有趣起来。3-6岁的孩子正处于敏感期,她们的自我意识有了飞速的发展,这时候要求孩子做她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定不要使用威胁和强迫的方式,这样的态度一开始出现就表明在这个问题上面,你把孩子放到了“不配合”这个对立面。这种被强迫的心理暗示一旦出现,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情绪,就是不愿意配合。这里的逆反情绪并不代表着孩子故意和家长做对,而是处在敏感期的孩子一个本能的排斥。当我们知道孩子不配的的原因自然就更好去处理。
其次,给孩子机会释放手脚。可以让孩子自己安排,归纳和整理自己的玩具。对于自己心爱的玩具,孩子总有自己的想法,洋娃娃不一定非要放到箱子里,她们也可以呆在过家家的卧室里。只要孩子将自己的玩具井井有条摆放整齐,放到规定的空间里即可。尊重孩子的想法,以沟通商量的方式做计划和安排,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并完成这件事。
最后,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好的习惯是在鼓励中养成的。想要让孩子做的更好,就要多使用鼓励。“妈妈发现今天我还没有说,你就把东西整理好啦!”“我发现今天你没有乱扔玩具!”“我看到你今天玩一个玩具就收一个,这真是一个好办法!”等等... ...通过鼓励给孩子心理上建立起自信心和自觉性,让她们从心理上认为我就是一个收纳高手,我本身就特别棒。其实很多家长都有一个误区,想要让孩子表现的更好,首先让她们的感受更糟。这是一种打压式的引导方式,目的是用刺激孩子情绪的办法来激发孩子的动力。明明希望孩子可以完成一件事,偏偏故意打压或者讽刺孩子,当孩子的情绪被点燃,带着证明自己的情绪去完成一件事情。虽然结果是达到了要求,但是过程对孩子的感情是一种伤害,打压式的刺激不利于孩子自信感的建设,也会让她们对父母产生质疑“我的妈妈不相信我”“我的爸爸总认为我不行”。一旦孩子对家长失去了信心,表现和证明自己的行为将变成破罐子破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