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依法捍卫公众的“支付选择权”
文章插图
近日,央行发布公告,再次就现金收付行为“明规立矩”,明确要求“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拒收现金”“尊重公众自主选择权”。
移动支付迅猛发展,“一部手机走天下”成为消费常态。但与此同时,一些商家也养成了“拒收现金”的坏毛病,给一些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造成巨大困扰。张口就是“太麻烦”,殊不知,拒收现金不是个人选择的小事,而是涉嫌违法的大事。《人民币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人民币现金是我国境内最基础的支付手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消费者有使用正当支付手段的合法权益。从这个意义上说,央行三令五申“不得歧视现金支付”,既是对“一刀切”做法的强力纠偏,也是对违法失范行为的严厉警告。
【 依法|依法捍卫公众的“支付选择权”】支持现金支付的意义不仅在于其使用功能,更在于保障公众支付权利公平。以技术进步的名义压缩支付渠道,人为制造数字时代的“智能垄断”,本质上是对公民选择权的侵犯。要看到,支付方式是平行的,不应受歧视,“扫一扫”是便捷,但不意味着传统的“点钞票”就“落伍”,就该被排挤被淘汰。作为支付的必要方式,两种形式应该兼容共存。为了自己所谓的“方便”而让一些人“不方便”,这不是技术进步的初衷,也违背了服务的本义。让人温暖的是,现在很多机构在升级设备的同时,都有意识地为传统服务方式留下窗口,得到广泛好评。事实说明,技术迭代应当让人们的选择更加多元,这份对权利的捍卫,正是法治社会不可侵蚀的价值基石。
保护人们选择“使用现金”的权利,也亟需可行管用的实招。近些年,经过广泛呼吁和大力整治,大超市、大机构大多不敢明晃晃拒收现金,但不少小店小贩依然“欲迎还拒”。一些单位即便整改,多半也是在媒体曝光后不得已为之。如何让更多行业,尤其是公共服务行业主动承担法定责任?关键还是要加大惩戒力度。此外,监管力量也应时刻在线,一方面加大暗访、巡查频率,另一方面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并及时做出反应。多措并举,确保法规震慑力“不掉线”“不空档”,自然没人再敢拿现金“不当回事”。
技术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不能丢了“让所有人生活美好”的本分。当“新界面”“新手段”不断涌现之时,保留必要的“旧窗口”“老方式”,是人文关怀的最好体现,也是法治精神的充分彰显。
- 电子烟|国家烟草专卖局:依法加强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监管
- ipo|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处罚豆瓣网;快手整治炒作网红儿童等劣质内容
- 联想|联想5年前旧闻变新闻,公众苦网络平台“标题党”久矣
- 豆瓣网|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处罚豆瓣网:屡次出现禁止发布或传输的信息
- 小米科技|首发骁龙8 Gen1! 2亿徕卡影像,小米12 Ultra捍卫国产旗舰荣誉
- 微信|微信公众号文章顶部新增“小时分钟”发布时间显示
- 公众号|打造个人IP:私域引流,公众号和个人号引流
- 微信公众号|播客再临,有声电台会成为下一个微信公众号吗?
- 产能|生态环境部:依法依规淘汰涉重金属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
- step|就离谱!微信公众号里没法下载的顽固小视频,我用QQ浏览器秒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