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智能互联时代,柔性物流无人化进程如何推进?

12月16日~17日,2020 创业邦100未来商业峰会暨2020创业邦年会在北京举行,参会嘉宾们共同探讨了在2020年疫情影响下的创业新风向。
在活动现场,联想创投董事总经理王光熙对话未来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EO李陆洋,共同探讨“智能互联时代,垂直领域的创新机会”。犀利观点如下:
1、无人驾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主要基于三个核心技术:第一是定位,创建环境地图,让机器人知道自己的位置;第二是感知,对环境的感知和货物的感知;第三是控制,在定位和感知的基础上,让机器人完成动作。
2、物流很被动,基本由商流决定。近年受到新商业模式的影响,商流推动供应链端由“以产定销”转变为“以销定产”,这给物流带来很大压力,有更多柔性的需求。
3、什么是柔性物流?主要有两个关键点:第一点,流量波动自适应;第二点,场景自适应。
智能|智能互联时代,柔性物流无人化进程如何推进?
文章插图
“智能互联时代,垂直领域的创新机会”主题对话
以下为现场演讲内容,由创业邦整理:
王光熙:谢谢创业邦能够给我们这样一个对话机会。2020年,非常不平凡。疫情为很多新行业带来机会,比如工业方面的无人化需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联想创投,我们专注于投资早期的IT科技,范围相对比较广,基本上围绕着硬科技的行业应用,像机器人、AR、VR、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这几年我们非常明显感觉到这样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早期科技企业,加速在行业中的应用和落地,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个企业代表,未来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EO 李陆洋。
李陆洋:谢谢大家,我是来自于未来机器人的李陆洋。我先从未来机器人的愿景说起:用视觉技术赋能工业无人车辆,推进物流节点内柔性无人化进程。
解释一下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未来机器人:第一,是无人驾驶技术在物流细分领域的应用;第二,是柔性物流无人化的代表企业,简单来讲,就是物流机器人公司。我们成立不到五年的时间。
王光熙:近期企业一直在布局工业自动化、无人化,包括核心级的部件技术、机械臂、控制算法、无人驾驶等。过去几年,随着AI视觉、5G的兴起,给了我们很多空间去做过去不可想象或者是完全没有机会的、以合适的性价比做的事情,想听听您具体讲一下,你们在这方面怎么样将好技术落地到行业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陆洋: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市场。物流是中国第三大市场,第一是房地产,第二是汽车。为什么做物流?物流这个市场特别酷,大的市场里面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仓”,一部分是“配”,大家对“配”比较熟悉,包括高速运输、最后一公里、社区新零售等等,都属于配。第二是“仓”,就是物流里面的节点,没有节点就无从配送。仓配结合,最后组成一张物流网。在仓配这两个场景里,未来机器人属于更关注仓的企业。
节点物流大概是什么样的市场份额呢?我们初步统计,在2019年节点内部的物流费用在中国是1.9万亿,节点里面包括租仓、搬运等等环节。
我们从事的工作是将这些节点物流里面的人工作业用机器取代,取代的那部分就叫工业车辆的无人化。节点物流里,像仓库、工厂里,主要搬运工具是叉车,模式是用叉车搬运托盘再对接货架,来完成整个仓库内部的运输。我们的工作是把以叉车为首的工业车辆改造成无人车辆,去推动无人化的整个进程。
智能|智能互联时代,柔性物流无人化进程如何推进?】无人驾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主要基于三个核心技术:第一是定位,创建环境地图,让机器人知道自己的位置;第二是感知,对环境的感知和货物的感知;第三是控制,在定位和感知的基础上,让机器人完成动作。技术突破是最初的门槛,而未来机器人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建立了比较高的技术护城河。
这个市场有多大呢?2019年中国工业车辆的增量市场在自产自用物流领域是42.5万台,存量市场超过300万台,从事工业车辆驾驶工作人员大概是500万人,是比较大的市场。然而这个市场的无人化渗透率还是比较低的,去年一年,无人车辆全国一共的增量是2700台。如果不是疫情的影响,我们这个不会受到资本市场太多的关注,疫情给了这个市场正向的推动作用。
为什么渗透率低呢?无人跟有人之间的差距非常大的,从整个动作控制、环境感知、定位来说差距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公司在面对这个问题时,融合了视觉AI和5G技术,虽然不能立刻缩短机器作业与人工作业之间的差距,但至少让信息获取端是没有差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