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认为网络互助|网络互助中的保险逻辑:应该把互助当保险一样经营吗?
编辑导语:“一人得病、众人均摊”、“0元加入、保障金额最高30万”……近年来,在互联网企业的大力推动之下,喊着此类宣传的网络互助计划迎迎来了高峰期。随着网络互助的快速崛起,我们也不禁思考:应该把互助当保险一样经营吗?
文章插图
支付宝上线相互宝、互联网巨头纷纷涌入,网络互助似乎正在成为又一重大问题的新答案。不过网络互助的后续发展很少能让人看到突破保险、用更互联网更创新的方式满足民众的需求。
一、与网络互助最近的相互保险先说结论,网络互助不是相互保险,也不是保险。
关于概念方面的科普文章很多,也可以参考之前写的《关于相互保险、互助保险、医疗互助和网络互助》一文,这里不再赘述。
1. 保险起源模式、相互保险与网络互助由于底层逻辑和形式的相似,大家往往会把网络互助与相互保险、保险起源时期模式放在一起比较。
文章插图
*资金利用率是指“用于赔付的费用/用户交纳的总费用”,类似于保险的净费率,数值为概数。
相互保险和网络互助的区别在于:
- 一是法律法规,相互保险是执照经营的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网络互助是科技公司运营的具有保障性质的互助计划;
- 二是运营和风控,相互保险更严格更保守、缺乏活力,而网络互助更互联网化、注重效率;
- 三是产品与社会价值,相互保险重公平,而网络互助兼顾公平与公益。
有人认为网络互助是非法的/无照经营的相互保险,有人认为两者虽然形似诸多但有着本质的区别;有人认为网络互助是特殊国情下的产物,国内相互保险必将取代网络互助,有人认为相互保险在国内走不通;有人认为网络互助与相互保险将相爱相杀、相互进化、长期共存……
如果硬要把网络互助和相互保险牵扯在一起,也许可以把它形容成“网络互助是相互保险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的一种形式”。
就现状而言,网络互助需要一个监管上引导和规范的参照,目前最合适的对象莫过于相互保险;国内的相互保险也需要一个好的学习对象,让其尽快摆脱发展的窘境,在这方面网络互助的爆发式增长无疑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二、大家都在以保险逻辑运营网络互助1. 保险人征战网络互助大多互助平台的相关负责人都来自保险行业,很多更是从传统保险公司直接入行的。在不少从业者眼里网络互助平台就是一个保险公司,互助计划就是一个个保险产品,然后像卖保险一样把它推给更多的人。
这也正常,互助的产品逻辑、运营逻辑以及业务模型等很大程度相似于保险公司的解决方案,从这个角度也说得通。
2. 以保险为发展方向的平台定位不难发现,几乎所有互助平台都将业务定位为保险业务的入口,特别是入局的互联网巨头。以相互宝为例,蚂蚁集团一直宣传相互宝是不盈利的,但这并不妨碍相互宝为其保险业务服务。
蚂蚁集团副总裁尹铭在被问及相互宝的保险销售问题时,也曾说“相互宝可以为保险产品导流,但不以导流为目的”。据说,“互助升级好医保”转化数据比较可观。
文章插图
3. 商业保险式的产品逻辑不少平台的互助计划本质上是一个赠险产品逻辑,赠险最重要的是什么?成本!然后就是尽可能多的获客,如果综合成本不高于其他渠道中最低的,那就是巨大成功。
一款保险产品是怎么出来的?
大体流程是方案提出、市场调研、产品初步定型、精算与核保部门测算与定价、产品最终定型、内部审核与确认,最后向银保监会备案。
抛开监管,保险公司在产品上最关注的就是风控,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会不会赔钱——这一逻辑也被应用到互助计划中。
保险公司进行严格风控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每位投保人要先交纳确定价格的保费,而网络互助没有,都是事后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摊。
所以,对于互助过度风控的边际意义没那么大。再者,网络互助资金的高利用率(保险上称净费率)也有一定空间从成本上为部分风险买单。
一定程度上把风控层面的“公平”转化为公益,是互助区别于保险的重要价值。所以,即使群体中不同个体存在风险差异,网络互助也极少甚至没有进行细致的风险分类和制定个体差异化收费的制度。
- 彼尔姆|机器人公司想用 20 万美元「买断」你的脸,如果它足够友好
- 基站|华为一手养肥的这家小巨人,真这么值钱吗?
- 运营商|信号走丢的锅该谁背?运营商:咱中国人别坑中国人……
- 杜比|2021年度排名TOP5的网络机顶盒,买哪个最靠谱?
- 超声|人工智能超声企业“深至科技”完成近亿人民币C1轮融资
- 交易|什么时候买手机最便宜?内行人教你这样省钱
- 联想集团|3亿消费者被“骗”,人民日报紧急“叫停”,注意这2个套路
- 华为|小米再调整组织架构!销售运营负责人大换血?
- 华为Nova|大众集团CEO如果失业了,做特斯拉欧洲负责人是他最好的选择
- 电池|手机一体化好还是拆卸电池好?网友:电池不可拆卸是反人类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