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校准对粉末床激光3D打印零件质量有什么影响?

关于粉末床激光熔化(L-PBF)3D打印工艺质量控制技术的讨论通常围绕在高频、原位实时监控 , 以及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等领域 。 然而 , 通过该技术始终如一地制造高质量3D打印零件 ,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话题:激光校准 。
粉末床激光熔化3D打印设备存在光斑尺寸漂移的可能 , 因此需要进行校准 。 但常见的激光校准流程较为繁琐 , 通常是需要每隔3到6个月通过外部引入校准技术人员 , 将3D打印机恢复到精确的工作状态 。 这一过程不仅所需时间长 , 较多依赖人工经验 , 且无法实现实时校准 。
根据3D科学谷的市场观察 , 随着粉末床激光金属3D打印技术的发展 , 激光校准方式也在不断优化 , 比较明确的是 , 软件将替代人工经验在这一领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 本期 , 3D科学谷将以智能熔化金属3D打印系统制造商VELO3D所采用的自动化校准技术为例 , 分析智能化校准技术在实现高质量3D打印中所发挥的作用 。
智能化校准对粉末床激光3D打印零件质量有什么影响?文章插图
VELO3D 金属3D打印技术的特点 。 来源:VELO3D
软件正在“吞噬”一切
基于L-PBF工艺的金属3D打印系统中 , 激光器是重要的光学器件 。 在这一工艺中 , 任何给定零件都可以有成千上万层 , 逐层进行金属粉末的熔化 。 由于激光对准有漂移的可能 , 尤其是在需要较长打印时间的情况下 , 零件被分为数千层逐层进行激光熔化 , 能够证明在第一层有效的校准 , 可能在打印到数千层时已经无效 。 这个问题在多激光器3D打印系统中更为复杂 , 各个激光器之间的校准也必须保持一致 。
如果激光器没有以正确的功率对准正确的位置并以正确的速度移动 , 则可能会影响3D打印零件的质量 。
智能化校准对粉末床激光3D打印零件质量有什么影响?文章插图
在第一层甚至前100层的有效校准 , 会在第8000层以后失效 。 来源:VELO3D
金属增材制造行业特定的标准还相对不成熟 , 许多标准组织(ASTM , SAE , AWS , API等)正在开发或完善其文档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是最早于2017年10月发布此类准则的组织之一 , 其准则是L-PBF的增材制造航天硬件标准(MFSC-STD-3716)和随附的L-PBF工艺控制和鉴定规范(MFSC-SPEC-3717) 。
根据MFSC-SPEC-3717 , “校准只有在连续维护时才有效 , 而出于现实原因 , 在每次构建前进行激光3D打印设备的校准是不可行的 。 较长时间的校准间隔是在生产效率和质量保证之间做出折衷的结果 。 ”这一信息反映出 , 无法在每次构建前进行校准 , 使制造商不得不在生产效率和质量保证之间做出选择 。
MFSC-SPEC-3717指定了几个指标 , 包括激光聚焦和对准指标 , 规定必须至少每90天进行一次校准 , 以使增材制造过程保持合格 , 并将该设备所生产的3D打印零件标记为合格 。 NASA的增材制造航天硬件标准并没有说明如何校准这些指标 , 但承认:“将有目的的标记激光打成平坦的实心板并根据指标评估标记(基于过去的性能)可能会提供足够的扫描头健康状况的证据 。 ”
尽管这是进行激光校准的标准做法 , 但这种校准方法不仅耗时 , 而且还存在很大的不一致风险 , 由于几乎是人工手动的方式在完成这一过程 , 其中存在着许多固有的可变性 。 例如 , 为了校准激光聚焦 , 许多设备制造商要求将阳极氧化铝板放入构建室中 , 并小心地将其在构建平面上设置为与要打印材料的位置相同的高度(单位为微米) 。 将线烧入板中 , 然后取出并进行测量确定哪个轨道的直径最小 , 从而指示激光的焦点 。 在激光对准的情况下 , 一般需要再次在铝板或热敏纸上燃烧一系列的线 。 得到的结果有时需要发送到第三方进行光学坐标测量机(CMM)分析 , 生成校准文件 , 并发回给现场的服务工程师进行安装 。 如遇到需要多次进行迭代的情况 , 将显著增加校准时间 , 这一过程不仅依赖人工经验 , 而且会增加非生产时间 , 影响生产效率 。
智能化校准对粉末床激光3D打印零件质量有什么影响?文章插图
图中两个长方体3D打印样件是通过2台激光器分为三段打印的 , 低端和上端部分采用同一台激光器 , 而中间段是另外一台激光器打印的 。 左方样件为不采用自动校准时产生的结果 , 中间部分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偏移;右方样件为使用原位自动校准功能时所得到的结果 , 样件的上中下三段是一致的 。 来源:VELO3D
自动化原位校准
根据3D科学谷的观察 , VELO3D通过软件改变这一状况 , VELO3D 在其金属3D打印系统中提供了预先构建的校准功能 , 可以简化并自动进行打印设备光学系统的原位校准 。 VELO3D 的技术可以实现在构建之前测量各种指标 , 包括光束稳定性、激光对准和聚焦等 。 增材制造的最终用户只需按一下按钮即可运行光学校准 , 而无需任何外部测量设备和复杂的人工手动校准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