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来源:新浪科技(ID:techsina)作者:周文猛 编辑:韩大鹏
划重点:
1、“偷脸”、“盗脸”事件近期频发。小鹏汽车擅自采集43万张消费者的人脸照片被处罚,另有男子趁女友熟睡时,用人脸识别功能验证进入对方账户转钱,后被判刑。
2、一位AI安全企业人士向新浪科技透露,目前人脸识别系统“漏洞”很多,有些技术人员为提高体验,用牺牲“准确率”的方式保证“通过率”,这在业内很常见。
3、一个亲身经历的极端案例是,有不法分子利用AI图片活化工具生成3D图像,骗过银行系统并直接骗走逾千万元资金,而银行始终未察觉。
昨日媒体报道,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因线下门店擅自采集43万张消费者的人脸照片被罚款10万元,这一数量远超被3·15点名的宝马汽车的100倍。
无独有偶,两天前也有一则关于人脸识别的新闻——广西合浦人黄某辉趁女友熟睡时,用其指纹解锁手机,翻开对方眼皮,用人脸识别功能验证进入对方支付账户,转走15.41万元……最终,黄某辉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
两起案例中,前者是上市公司,采购并使用违反相关法律条款的第三方供应商“盗取”顾客的脸。后者则是趁对方防备不佳,利用人脸识别实施犯罪。
这不禁让人思考,那些被偷走的“脸”,存在哪些安全隐患?谁才是背后的“推手”?
01 为什么“盗脸”事件频发?
根据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文件,2019年3月1日,小鹏汽车与某公司签订《小鹏汽车门店客流监测项目框架合同》,花费173822.77元购买相应的门店客流监测项目服务,用以进行门店客流统计和分析,对进店人数、男女比例、年龄及购买力等进行分析,用以辅助开展门店销售。
文章插图
事发后,小鹏汽车表示,由于对相关法律条款的不熟悉,误采购并使用了违反了相关法律条款的第三方供应商(悠洛客)的产品。同时其对本次行政处罚表示完全服从,并对此事做出深刻反省。
【 不法分子|小鹏汽车「盗脸」!你被偷走的脸,存在多大安全隐患?】小鹏汽车盗脸事件发生后,网友们调侃道,“以后去买车,是不是要戴面具了?”。也有网友直接呼吁称,“希望国家可以控制下大数据,一想到每时每刻都有人在偷窥,真觉得细思极恐。”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小鹏汽车此次行为可能包含多种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为改善接待流程,更好地服务于到店客户。另一方面,也很可能是寻找潜在买家,主动进行精准推销。
而对于男子趁沉睡中的女友防备不佳刷脸盗走15万资金一事,网友们也义愤填膺。“我早就强烈建议取消指纹、刷脸开机支付功能了,这只是盗窃存款,更恐怖的是用手机发信息给债权人确认债务,债务是个无底洞”,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杰臻评价指出。更有网友直接评价道,“网络安全现在有好多隐患,加强防范,最好不要用指纹和人脸识别”。
当然,上述有些说法过于偏激。但人脸识别技术,到底有哪些安全隐患?
文章插图
人工智能安全企业瑞莱智慧高级产品经理张旭东告诉新浪科技,由于人脸识别技术主要由数据和算法驱动,不像人一样具有常识和应急能力,这导致的结果是,人脸识别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于突发事件与认知盲区,往往不能很好地应对,“即使是在面临沉睡中的人员眼皮被翻开的情况下,也能做出通过验证的错误决策”。
还有更极端的情况。他透露,一些人脸识别系统甚至于会出现在不眨眼的情况下,用笔杆从面部晃一晃便能被识别为眨眼,并最终通过验证的情况。
他坦言,在实际的技术采用过程中,为了保证人脸识别系统的用户体验度,技术使用方往往更看重人脸识别系统的验证通过率,而不是因为过于严苛的识别问题,让很多人通过不了验证。而这导致的结果是,为了保证“通过率”和真人不被误判,技术人员往往会牺牲一定的技术识别准确性,转而看重通过率,而这也导致了人脸识别技术验证准确率的下降。
“试想,如果一家服务超过10万人的企业可以毫无底线地收集顾客人脸等数据信息,那如果这些数据被网络黑客恶意攻击并获取后,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恐怕将不再仅仅只是隐私泄露这么简单。”业内人士对新浪科技说道。
- 汽车|汽车免费WiFi的原理是什么?
- 汽车|大型内卷现场!华为进军汽车领域,问界M5搭载鸿蒙OS系统
- 华为|拒绝华为选择高通,国产智能汽车的战略里,有哪些小九九?
- 小鹏汽车|小鹏汽车宣布“出海 2.0 模式”:欧洲首个直营体验店开业
- 华为|华为智能汽车座舱管家软件获批
- 雷军|小米汽车产业链再扩军!雷军投资一家零部件公司
- 平板电脑|最新消息:小米汽车制造工厂将在北京开工建设,整车发布指日可待
- 华为|厉害了,华为在汽车领域又有新成果,智能汽车座舱管家软件获批
- 天眼查|华为智能汽车座舱管家软件获批
- 管家软件|华为智能汽车座舱管家软件获批,此前推出 HarmonyOS 鸿蒙座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