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教育孩子可以用惩罚的方式吗?怎样既不伤害孩子又教孩子守规矩?( 二 )
父母把这些具体的规矩,事先都跟孩子讲清楚,孩子在遵守规矩的时候,很明白他要是按时完成作业了,就可以自由玩;如果他影响了做作业,影响了睡觉,他就不能玩了。
当孩子明白了父母立规矩的具体要求,既包括权利也包括约束,孩子就会知道怎么做是被鼓励、被奖赏的,而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允许的,甚至是会要受到惩罚的。
父母奖罚分明,既可以让孩子约束他错误的行为,也能同时激励孩子继续保持正确的行为,这就形成了孩子守规矩的习惯,也同时培养了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文章插图
2、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很生气。
面对犯错的孩子,家长不能因为孩子犯错了,就对孩子发脾气,更不能带着情绪去惩罚孩子。
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父母要从孩子的角度去了解犯错的原因是什么?
比如,孩子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就玩?是作业太难,不会做?还是自己管不好自己,一心想着玩?又或者是还没有养成先完成作业再玩的习惯?
父母不要轻易否定孩子,更不要给孩子贴上“磨蹭、爱拖延、不听话”等负面的标签。而是要就事论事,和孩子一起找原因,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文章插图
3、父母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来正确对待孩子犯错的事实
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有可能还不知道父母所立的规矩具体的含义,比如父母说要好好吃饭,具体好好吃饭的标准是什么呢?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什么是好好吃饭的具体标准:吃饭前先洗手,叫吃饭了就要及时来到饭桌前,吃饭的时候专心吃饭,不能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吃完饭,要把自己的碗筷送到厨房等等。
同时,父母还要告诉孩子:如果不好好吃饭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比如:叫吃饭的时候,孩子不来,那么父母只叫3次,如果叫3次还不来吃饭,父母就不叫了,而是自己先吃饭,吃完饭就收拾好,等孩子饿的时候,也不重新准备饭,并且饿了不允许吃零食,直到下一次开饭时间才能吃东西。
文章插图
记得著名作家刘墉写过一篇讲她小女儿不好好吃饭的故事。
当父母叫吃饭叫了很多遍,然而女儿就是玩电脑而不来吃的时候,刘墉和太太就自己先吃完饭,然后把饭菜和家里的零食都收起来。
结果刘墉半夜起来上厕所,发现女儿在悄悄地打开冰箱找吃的,但是因为食物都被父母提前收藏起来了,女儿没找到吃的。
到了第二天早上,天还没有大亮,刘墉起床,被餐桌旁一个身影吓了一大跳,以为“见鬼了”。原来,女儿饿得早早就起床坐在餐桌前面,就等着开饭了。
经过这次“饿的惩罚”后,只要父母叫吃饭,女儿第一个就跑出房间,规规矩矩地坐到餐桌前,规规矩矩地吃饭了。
所以,规矩立好了,全家都共同遵守,会从小培养出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文章插图
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等到了青春期,这样“挨饿”的惩罚方式就不合适,也不灵验了,因为孩子长大了,自己有能力解决吃饭的问题。
所以,对于青春期以及以后年龄的孩子,父母的规矩更多地体现在遵纪守法,遵守社会道德和尊重彼此等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三观相关联的方面了。
文章插图
4、父母要注意孩子做错的事情和受到的惩罚之间的因果联系与逻辑关系
孩子做错事要受到惩罚,但是如果因为没做作业,就不让买玩具,这个就没逻辑。
因为做作业和买玩具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但是父母却把两件不相关的事情联系起来作为惩罚。
真正有因果联系是,因为没有完成作业,所以就没有时间去玩游戏。这是有关时间安排的规矩和惩罚。
而不让买玩具,是因为把本来安排买玩具的钱拿去买糖吃了,所以就不能买玩具了,这是有关零花钱怎么花的规矩以及符合逻辑关系的惩罚。
文章插图
5、最好的惩罚方式是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
什么是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就是孩子因为上一件事没有做好,导致下一件事情不能正常进行。
- 宝妈|那个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变成“老太太”的80后宝妈,后来咋样了
- 才子|孩子是这3属相,小时是孝子,长大是才子,一直在给父母争光
- 独生女|女子怀孕2次到预产期后孩子却没有了,老公提疑问才知事情不简单
- 妈妈|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长大后有哪些区别3个区别明显
- 弓立芳|如何进行高质量亲子沟通?要“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 父亲|“谁有吃的给我孩子吃一点”父亲在公交上求助,得知原因乘客泪奔
- 孩子|剖腹产划伤孩子头部,医生很快就会好的,7年后家长找上医院
- 孩子|孩子晚于这个点睡觉,身高发育至少损失5cm,也别早于这个点起来
- 孩子|育儿假:刚需+硬核
- 宝宝|8岁男孩依然在吃母乳,断奶几次都失败告终,对孩子会有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