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用户调研——比用户更了解用户?

编辑导语:理解用户的需求,抓住用户真正想要的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你认为用户需要这个需求;对于产品经理来说,用户调研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用户调研中比如用户更了解用户的思考,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用户|用户调研——比用户更了解用户?
文章插图
谷歌:设计用户想要的内容。
苹果:设计他们认为用户想要的内容。
用户|用户调研——比用户更了解用户?
文章插图
两种设计理念,一种倾向于从用户身上获得反馈、一种是引导用户。
谷歌本身用户基数就极为庞大,倾向于从用户身上获得反馈,这有助于帮助谷歌开发多样性的产品组合,并对用户产生持续的影响力。
在乔布斯时代,苹果通常比用户更了解用户,比用户更了解用户的前提也是基于大量的用户研究,洞察用户、理解用户,从而真正的引导用户。
在第一代“iPhone”发布的时候,曾经有人抱怨手机屏幕太小,打字很不方便;对此,乔布斯回应称“你的手指会慢慢适应的。”
这就是苹果的“引导力。”
而这种引导力,是基于你比用户更了解用户;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一、你真的了解你的用户么?你的需求是来源于用户,还是来源于你对用户的理解?
用户|用户调研——比用户更了解用户?
文章插图
耿乐,蓝城兄弟创始人,淡蓝公益创始人,于2020年7月,公司蓝城兄弟(BLUECITY)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全球粉红经济第一股。
耿乐本身便是一名同志,自己即是用户本身。
2012年3月,Blued诞生,上线当天,仅通过一条微博,引来上万个用户注册,一个月增长近20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耿乐开始组建团队,大约30人的团队,有近27人是同志;在耿乐看来,圈内人会更了解用户的需求,因为自己本身即是用户,才能够对用户有足够的了解;在那个时候,他们大多是不被人们接受和理解的。
如果不是用户,或许你都不会了解 0.5代表着什么,不会理解为什么基地社区内容feed流要将讨论数的优先级提到跟标题一样高。
这也是为什么 Blued 前期团队基本都是“自己人”,外行人是不会真的懂他们的需求。
需求来源于对用户的了解——对用户的了解,需要感同身受,变成用户,即“我,就是用户”。
腾讯有一门经典的课程《像蘑菇一样思考》,其中描述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精神病人,他每天什么事都不做,打着一把伞躲在角落里,所有医生都觉得这个病人没救了。
有一天,一个心理专家站在他的身边,什么都不说,拿着一把伞跟他一样蹲在那里。
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星期后,他终于向专家身边凑了凑,说了句:“难道你也是蘑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变成用户,用用户的方式去思考,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
产品经理的最佳形态是自己本身即是用户,这也是为什么会要求大多数产品经理具备同理心。
洞察人性,以己推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怎么去了解用户?你是否遇到过这种场景:
用户|用户调研——比用户更了解用户?
文章插图

  • 两种情况
  • 要么老板比你更了解用户;
  • 要么老板就是秦始皇再世,中央集权制,一切都听我的。
不知道各位同学有没有遇到这种场景,如果老板是属于后者,那你可能连可用性测试都省了去,反正最后都逃不掉一个结果。
“我不管你怎么想,都听我的!”
重要的是做好备案记录,防止最后成为背锅侠。
作为产品经理,你应该是最了解用户的那个人,或者是最了解业务的那个人,因为你是最了解产品的那个人。
去了解用户,光靠空想是不行的,得真刀真枪的去接近他们,深度访谈、问卷调研、意见反馈、回复发帖、走进场景、观察用户行为、分析用户数据等。
无论是何种方法,希望以下几点对你在用户调研的时候有帮助。
  • 明确的调研目的
  • 清晰的目标用户
  • 真实的环境场景
  • 可控的用户体验
  • 反向的用户思维
1. 明确的调研目的先问自己两个问题:想通过此次调研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是否一定需要通过用户调研来解决。
然后梳理当前的调研目的,且调研目的一定是颗粒度可细化的存在。
比如说,某电商平台女性用户下单转化率较低,调研其在平台的购买路径,分析用户在下单决策过程中的关注点和支付节点用户流失的原因。
而不是类似于这种:对某地区用户使用产品的情况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