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钢之炼金术师》这样的好番不火?“冷门佳作”的原因细思恐极

为什么《钢之炼金术师》这样的好番不火?“冷门佳作”的原因细思恐极小编平时经常混迹类似lofter、半次元这样的地方,当然也包括B站,这当然也是为了更好的观察二次元文化的变迁,产生更多的脑洞。在逐渐变得凉爽的九月的某一天,小编决定回去重温《钢之炼金术师FA》,这部已经完结十年但是其地位依然不可撼动的神作。
冷门|《钢之炼金术师》这样的好番不火?“冷门佳作”的原因细思恐极
文章插图
介于网上已经有很多吹爆《钢炼FA》的人了,它的剧情、思想、打斗以及一切优秀的地方都是如此的独特,"当我以为现在的动画不好看了的时候,就去重温《钢炼》,然后确定......现在的动画确实不好看。"就是这样的一部谁看谁知道的作品。但小编今天不是来当复读机的,而是在重温的时候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我知道钢炼是神作,但为什么我感觉钢炼一点都不火?
这是一个很突然、很奇怪又很复杂的念头。不光是钢炼,似乎有很多神作、或者本该是神作的动漫作品都让人感觉"不火",或者说得更准确点应该是"谈论度不高"或者"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粉丝群体、长久的对它进行讨论"。

冷门|《钢之炼金术师》这样的好番不火?“冷门佳作”的原因细思恐极
文章插图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用"粉圈"的一些指标,来判断一部作品的热度了。被营销号提及的次数,在自己周围的平台被推荐的次数,上热搜的次数,在QQ群中被提及的次数,周边销售的数量——我们开始用这些东西来判断"火"还是"不火"。当然还有一个指标,那就是同人创作的数量。
举个在动漫以外的更直白的例子,同样在今年上映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和《陈情令》,本来两者完全不像是一个量级的东西,但给人的感觉就是后者更"火",因为后者在互联网上的讨论度更高,而且上面提及的指标也更多。于是"钢炼和一些其它的神作为什么给人感觉冷门"这个问题就变成了这样:钢炼和某些作品没有形成粉圈,因为缺乏了"粉圈"内部成员对外的自发"安利",所以给人感觉是不火的。
冷门|《钢之炼金术师》这样的好番不火?“冷门佳作”的原因细思恐极
文章插图
但是这样就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某些作品很优秀但是无法形成粉丝圈文化?而另外一些给人直观感觉是不够优秀、或者槽点很多的作品却是常青树,它的粉丝圈可以在几年乃至十年内保持稳态。想想前几年的《魔道祖师》,那一套直到现在都还有市场;
而在二次元的同人界还有一个至今没有作品能望其项背的、已经火了不止十年的作品——《黑塔利亚》,这部国家拟人动漫。《黑塔利亚》最火的时候它的相关同人《未完成的肖像》被高中生王伊麟抄袭参加"北大培文杯"并获奖,那个时候的同人文就有这种文化水准。
冷门|《钢之炼金术师》这样的好番不火?“冷门佳作”的原因细思恐极
冷门|《钢之炼金术师》这样的好番不火?“冷门佳作”的原因细思恐极
文章插图

冷门|《钢之炼金术师》这样的好番不火?“冷门佳作”的原因细思恐极
文章插图
(作为案例稍微出现一下的魔道祖师和黑塔利亚)
但你如果你仅仅看了日丸屋秀和的原作和动画,你一定会产生某种程度上的错乱。明明是国家历史拟人后期却完全去政治、去历史化——后期和全世界范围内的同人创作几乎没有一致的内容。《APH》就是一部你不用太认真看原著也可以创作同人、甚至创作出比原著好得多的同人的神奇作品......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却形成了一个全世界范围内的空前绝后的粉丝圈,而《钢之炼金术师》并没有——
《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也提到了这一现象,但很可惜因为小编忘了加书签现在找不到那一页了orz但里面有一个理论:粉丝产生想要谈论或者创作同人的冲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因为对原始文本感到满意,而是恰好因为对文本不满意,但是以自己的能力又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作出更好的改写。当有这样的前提的时候,就会诞生同人作品,以及消费同人作品的粉丝,然后以原文本为中心形成一个社交圈。
冷门|《钢之炼金术师》这样的好番不火?“冷门佳作”的原因细思恐极
文章插图
这段话反过来说就是:当没有人能够否认原作的观点、或者超越原作的高度的时候,就会限制同人的发展,相对应的就是有粉丝但没有粉丝圈。
没有人能比荒川弘更好的写《钢炼》这个故事了,也没有人能把《流浪地球》拍的更好,而且也没有什么能反驳原作思想的地方,所以这两部作品都没有各自的粉丝圈;但人们很容易就对《魔道祖师》或者《陈情令》里面的某个角色、某个剧情感到深入不够,很容易发现《黑塔利亚》里面中国的形象不符合我们的想象,所以这两者都很容易产生同人作品和相应的受众;甚至《红楼梦》也是同理,正因为是残本,所以红学家可以争论一百年,而且还将争论下去——在这期间续书和"林黛玉拳打镇关西"一类的恶搞是不会停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