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妈妈,同学带玩具到学校,我告老师了,孩子爱告状,该阻止吗?
文章插图
文|歆小迪图片来自网络
儿子昨天讲了一件事,班上一个孩子带玩具到学校,悄悄藏在自己的书包了,上课的时候并没有玩,但是不知怎么被后排的同学知道了,后排的同学上课的时候告诉了班主任,说XX带玩具来学校了,出乎意料,班主任并没有批评那个带玩具的孩子,反而批评了告状的孩子。儿子很不理解,他觉得告诉老师应该被表扬的,怎么反被批评了呢?
文章插图
他本来还想告老师,他同桌有时候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看课外书,看到那个同学被批评了,不敢说了。孩子为什么都喜欢“告状”呢?总结有以下原因:
1、想获得老师的关注和肯定
爱告状的孩子大都比较外向,喜欢表现自己,他们想通过告状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自己提出别的同学的错误,他希望通过告状的方式表现,别人做的不好而自己好,因此受到表扬,以便获得老师的认同和肯定。
“获得关注”是每个人内心的心理要求,特别是那些内心缺乏安全感和自信的孩子,可能会通过告状获得表扬,来寻求情感上的肯定。通常那些平时不怎么受老师关注的孩子,就会用各种其它的行为来博取老师的关注。
文章插图
2、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 学校|妈妈,同学带玩具到学校,我告老师了,孩子爱告状,该阻止吗?】孩子年龄小,独立处理问题能力未成熟,当他们发现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就会第一时间通知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爱告状”是孩子和他人沟通的一种方式,这个时期也是孩子人际交往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
比如孩子的东西被同学弄坏了,让同学赔,同学不赔,就告诉老师,希望老师帮忙处理。这种情况下孩子告状,是因为她自己没法解决,请求老师的帮助,希望通过老师的“干预”来说服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
文章插图
4、孩子在维护规则意识
孩子对“规则”有了初步的概念后,能够分辨对错,并且认为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公平对待。
但是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还不够,所以他会认为“规则”是不可更改的。如果有人不守规则,这个人就很有可能成为孩子“告状”的对象。
孩子开始有了是非判断的意识,当看到别人违反规则时会告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把父母或者老师的话当成权威,绝对不可以违背,所以有人没有按照自己熟悉的规则去做,就会觉得无法理解。
文章插图
5、孩子爱告状,该阻止吗?
3-7岁孩子正是喜欢“告状”的年龄段,面对孩子“告状”到底该不该阻止呢?这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不能一概而论。一味地阻止孩子告状,孩子以后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能不会告诉父母和老师,存在潜在隐患。
但也不要过分鼓励孩子告状,如果鼓励孩子的告状行为则会使其他孩子争相效仿,以致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更为严重的是,会使孩子养成时时窥视他人秘密的不正常心态,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培养。
文章插图
告状行为本身并不值得鼓励,但是我们也绝不能轻视和敷衍孩子的“告状”。不要因为孩子爱告状,就批评孩子或者不予理会,认为这是不好的行为。如果对孩子的“告状”不置可否,不仅会使一些有害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还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怎样才能很好的解决孩子的告状问题,更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培养孩子的信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一个需要父母思考的问题。
父母对于孩子实事求是的告状要认真对待,及时予以正确处理。大事或者是紧急的事,需要大人帮忙的事,可以告诉大人。比如“有人受伤、处境危险,有人伤害你或者破坏属于大家的公共设施,这个时候就需要告状。但一些日常遇到的“小事”就不必告状了,比如,同学借我书不还,同学带了玩具到学校,同学笑我衣服像睡衣等等。
文章插图
身为父母,要通过孩子的告状现象,去发掘孩子内心真正的成长需求,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引导。
就像开头的问题,我告诉儿子,老师不喜欢大家都去“告状”,因为“告状”次数多了,长期下去,这个孩子就会成为不受小朋友喜欢的人。
- 妈妈|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长大后有哪些区别3个区别明显
- 清澈|怀孕时,孕妈妈在4件事上越勤快,羊水会清澈,胎儿健康
- 口臭|孩子被嘲笑“嘴臭”,遭同学孤立,医生取出的东西宝妈也说臭
- 医生|5岁女儿总说空调上有“小人”,妈妈以为是谎话,医生她没撒谎
- 父母|家有懒妈妈,对孩子影响没想到这么大,宝宝:我承受了太多
- 写作业|孩子作业把妈妈“搞疯”,外婆拿出24年前卷子,妈妈哑口无言了
- 准妈妈|精致妈妈有多久没有关注体内的“铁”啦?!——孕期篇
- 妈妈|孩子自卑竟是亲妈造成的,这几种行为是在毁孩子,你中招了吗
- 爷爷奶奶|为什么有的女性离婚后坚决不要孩子?几位妈妈的回答很现实
- 瑜伽|妈妈倒立练瑜伽,1岁宝宝笑着跑过来,做出的行为让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