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千与千寻》这么多年了,千寻带给你的感动还在吗?

自己小学的时候甚至也没看懂《千与千寻》这个片子,更何况其中的各种隐喻。但我觉得其实这并不算是什么“不争”的事实吧。记得以前一个频道说过,宫崎骏的电影迷经常被人称为“歪头党”,因为常常走出电影院还歪着头,对电影里的各种因素百思不得其解。
疑惑|《千与千寻》这么多年了,千寻带给你的感动还在吗?
文章插图
说实话,又有多少大人们能承认自己看过一遍后,就确切地明白电影里的每个细节和隐喻?又有谁能一刷就立刻明白千寻怎么知道父母不在那群猪里面?就算有些孩子们现在为止没兴趣也没什么奇怪的。片子里老爷子故意留出的情节和世界观上,引人深思的空白和谜团只会让孩子们延伸出疑惑,而我相信这也是老爷子希望看到的:观众们自己的思考。
疑惑|《千与千寻》这么多年了,千寻带给你的感动还在吗?
文章插图
然而,过多无法理解的疑惑和大人耐心,却颇有“冗长”的解释很容易冲淡孩子的兴趣和耐心。但有了疑惑总归是好的,毕竟代表孩子们在思考,不管其结果究竟如何,不管孩子们究竟因为这些疑惑继续疑惑下去,还是厌烦,还是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我觉得最珍贵的恰是当这些孩子们长大后,有了更多的洞察和远见,不管因为什么契机再次对这个电影,以及老爷子重新拾起了兴趣。
疑惑|《千与千寻》这么多年了,千寻带给你的感动还在吗?
文章插图
当哪天再重新二刷的时候,反而对世界观和剧情里面那些让自己曾经困惑、甚是厌烦的元素有了点模糊、后知后觉的见解,甚至是共鸣和感动;甚至有的还主动搜索并了解其寓意,并惊奇地发现小时候错过了这么多电影里的元素,而现在的自己甚至可以为小时候对其的困惑找到答案了。
疑惑|《千与千寻》这么多年了,千寻带给你的感动还在吗?
文章插图
现在重新看《千与千寻》我觉得它绝不是看两三遍就可以的懂动画电影,或许起初它看起来没有一个明显的主题,很多地方也解释不清楚,无法理解,结束时只是沉浸在梦醒时分,说不上来感动,但沉浸感一定很深。宫老真的很细节,虽然有时他自己也无法解释某些细节存在的原因,但这正是他人所不具有的才能。
疑惑|《千与千寻》这么多年了,千寻带给你的感动还在吗?
疑惑|《千与千寻》这么多年了,千寻带给你的感动还在吗?
文章插图
简洁的表现,事后却让人觉得远不简单,因为扑面而来的细节实在太多了,每个镜头都想让人反复看几遍,但影响整体观感,只好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反复看它。每次关注的重点都不尽相同,每次都带着加倍的认真态度去观摩它,但好像有个无底的洞,总是在似懂非懂后给你一个答案,或者说,每个人生阶段都需要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可以在千寻那里找到。
疑惑|《千与千寻》这么多年了,千寻带给你的感动还在吗?
文章插图
现在谈感受都是在谈自己,是成长或者记得并不冲突,成长本身必将记得甚至铭记很多东西。
寻,不忘是初心,不弃是过程,得到是不悔,合在一起就是成长了。简简单单的谈论善恶并无必要,大家都听说过世界并非非黑即白,丑恶的怪物的本质可能是迷失的神明,那让神明迷失,变得丑陋的东西是否更加罪恶呢?大概那也不是ta的本意吧。
疑惑|《千与千寻》这么多年了,千寻带给你的感动还在吗?
文章插图
千寻在找寻回家的路上,支撑她的是坚持,是勇气,是不忘的初心,这些都没有错,但是让千寻没有迷失的,是她对世界的善意,她愿意向那些同自己一样无助的人伸出手,身不由己的河神是,忘却迷失的白龙亦是。而你们却还在为了到底是成长还是记得针锋相对,哈姆雷特的棺材板快要压不住了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