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产力发展进入高质量高效益阶段|瞭望 | 中国


中国生产力发展进入高质量高效益阶段|瞭望 | 中国
文章插图
进入“十四五”,中国生产力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速时代。许多经济学者认为,这个中速是年均增长5%左右,所谓“时代”,含义是指十五年至二十年为时间单元,即从现在起到2035年或2040年
中国生产力发展进入高质量高效益阶段,可以概括为“四个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链群化、战略产业自主化
文 | 牛仁亮
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社会生产力进步史。从现实生活角度看,社会生产力常常被理解为人类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在统计学上,由于没有标准的尺度衡量,人们惯用GDP来间接表达它,尽管这样表达有许多缺陷,本文也采用这一方法和习惯。社会生产力有几个特点,首先,社会生产力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组合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组合过程是由人主导的。其次,科技和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石。第三,地缘、资源、制度等外部环境对生产力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最后,在目前为止的现代社会,只要条件具备,生产要素配置有一个坚定的方向,就是流向利润较高的地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产力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历史性跨越,人均GDP从不到200美元增加到超过1万美元。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由1.8%上升到了约16%,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尤其是40多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左右,这是世界唯一。最具有意义的有三大方面:
一是生产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从2010年起,中国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目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28.1%;粗钢产量约10亿吨;粮食产量达到13000多亿斤。
二是基础设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将达14.6万公里,其中高铁大约3.9万公里,领跑世界;高速公路里程,也世界第一;全球前十的港口中有七个位于我国。
三是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城乡居民收入翻了四番多。40多年来,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8岁上升到2019年的77.3岁。中国不仅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也是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60年来世界生产力实现长足发展
二战以来,人类处于相对的和平时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外部条件,在科学技术不断革命性进步的基础上,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世界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第一,经济总量空前增加,全球GDP总量从1960年的11万亿美元(2010年不变价,下同。以下涉及国际方面的资料,均来自世界银行报告),增长为2019年的87万亿美元,增长约7倍。马克思曾在1860年代惊叹,资本主义用100多年的时间创造的社会财富,比人类有史以来的总和还要多。而现代生产力发展创造的社会财富总量,是马克思时代人类全部社会财富的100倍还不止。
第二,城市化飞速进步。城市化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载体和结果,又反推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全世界用了近200年时间,到1960年代全球城市化率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然后又用了60年,到2019年,全世界城市化率达到55.7%。也就是说,目前全世界的70亿人口中,已有一半以上生产生活在城市中。
第三,从人均GDP和人均预期寿命看,全世界人均GDP从1960年的3700美元增加为2019年的约1.1万美元。同时人均预期寿命从60年前的52岁增加为现在的72岁。
第四,生产力发展在全球范围分化严重。发达国家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14%,但GDP却占到58%;其人均GDP4.7万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多,是发展中国家的9倍多。其中,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GDP约占全球22%,约占发达国家40%。
第五,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发展的过程。生产力有一种本能,只要条件具备,它就会不断增长和扩展自身。
二战以来,经济全球化正是这一逻辑的实践展开。尤其1970年以来(即有世行统计数据以来),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占全球GDP的比例从27%一路上升为2019年的60%。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从1970年的30%迅速提升为2019年的64%。这也说明生产力的全球扩展,是生产力从发达区域向欠发达区域及全球渗透、扩展的过程。
中国生产力发展进入高质量高效益阶段|瞭望 | 中国
文章插图
一汽-大众现代化总装车间生产线(1月14日摄)杨乐摄/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