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联结|哈佛研究:在宝宝3岁之前,多接受以下“刺激”,能促进大脑发育

你是否发现3岁前的宝宝都有一个“头重脚轻”的特点,尤其是在1岁左右非常明显,有时候宝宝因为大笑都能摔个跟头,那你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花费了二十年对大脑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出生后头3年是最重要的大脑发育期,甚至决定了人一生的智力水平!多接受外部刺激,能促进大脑发育。
神经元联结|哈佛研究:在宝宝3岁之前,多接受以下“刺激”,能促进大脑发育
文章插图
在宝宝3岁之前,大脑的重量从成人脑重的1/4重量,迅速增长到和成人脑重的85%左右,而四肢还没来得及发育,所以会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
老话说:“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这种行为的发育,其实体现了大脑皮层发育的“头尾原则”和“远近原则”。简单的说就是先发展离脑袋近的部位。
神经元联结|哈佛研究:在宝宝3岁之前,多接受以下“刺激”,能促进大脑发育
文章插图
当然,重量只是表面的变化,大脑的内部正在飞速发展。每秒钟产生700个神经元联结,这样的速度在一生中都是高峰时期,所以称作大脑发育的“黄金期”。
很多人不了解这神经元联结到底是啥!看下图,下图就是两个神经元发生了联结,连接点的部位叫作突触。一个神经元是由树突、细胞体、轴突组成。
髓鞘也很好理解,我们可以把它比作是电线的隔缘外皮,防止电量泄露。髓鞘是一种脂肪类物质就是一种绝缘体,防止神经元信号泄露的。
神经元联结|哈佛研究:在宝宝3岁之前,多接受以下“刺激”,能促进大脑发育
文章插图
信号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所以突触是脑力的关键所在。通俗地讲,就是突触越多,大脑越聪明!
而突触的数量,与环境和感官刺激有关,刺激越多突触越多。
神经元联结|哈佛研究:在宝宝3岁之前,多接受以下“刺激”,能促进大脑发育】但是这种神经元联结(突触的形成)的发展要遵循一个规律:“用进废退”。就是说虽然在宝宝3岁之前,产生了大量的神经元联结,但是不经常被刺激就会被修剪掉(看下图)。
神经元联结|哈佛研究:在宝宝3岁之前,多接受以下“刺激”,能促进大脑发育
文章插图
所以说在宝宝3岁之前,多接受“刺激”,能促进大脑发育,也能尽可能地保护在高峰期形成的神经元连接不被修剪掉。
如今的很多早教机构,让襁褓中的婴儿去上课,其实就是抓住宝宝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此时通过更多元化的刺激,来刺激五感。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用自己的经济学知识做出统计,绘制了“赫克曼曲线”。证明在0~3岁的早期发展阶段教育和培训所收获的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
神经元联结|哈佛研究:在宝宝3岁之前,多接受以下“刺激”,能促进大脑发育
文章插图
如今早教机构众多,也不好分辨真假,如何在家帮助宝宝开发大脑呢?建议家长在宝宝3岁之前,让他多接受以下“刺激”,大脑发育好,宝宝更聪明。
布鲁姆教授曾对1500余名0-3岁的婴幼儿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在0-3岁接受早期教育的儿童比未接受早期教育的儿童智商平均高出17%左右。
神经元联结|哈佛研究:在宝宝3岁之前,多接受以下“刺激”,能促进大脑发育
文章插图
一、1岁之前,让宝宝尽情探索
宝宝需要接受外界的刺激,这些刺激基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你会发现,宝宝在三个月左右,非常喜欢啃东西,其实他是在用味觉认识这个世界,这其实是探索。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啃手会对宝宝说脏,然后一次次的拽下来,其实是在破坏孩子神经突触的形成,他啃手建立一种突触,啃拨浪鼓建立另一种突触,建立越多越聪明。
所以说,建议孩子在1岁之前,给孩子一个安全、柔软、没有什么尖锐物品的区域,让孩子尽情地摸一摸、啃一啃、摔一摔、爬一爬。每次他探索到新鲜物品的时候,你就给他讲解。
神经元联结|哈佛研究:在宝宝3岁之前,多接受以下“刺激”,能促进大脑发育
文章插图
二、3岁前,使用多感官的刺激
视觉刺激,3个月前的宝宝用黑白卡进行视觉刺激,3个月后的宝宝用彩色物品进行视觉刺激;也可以利用室内灯光明暗变化来刺激孩子的视觉。听觉刺激,听音乐、听不同的声音,比如流水声、鸟叫声、鸡鸣声,每一种新的音乐都会引发宝宝的探索欲望。
神经元联结|哈佛研究:在宝宝3岁之前,多接受以下“刺激”,能促进大脑发育
文章插图
多感官刺激,用绘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的多感官刺激。宝宝拿到绘本,第一反应大多是拍一拍、摸一摸、咬一咬甚至撕起来,家长别心疼书,能开发大脑是相当划算。然后家长可以通过给宝宝阅读的过程,刺激他的听觉,彩色的绘本能够刺激视觉。有些脑力开发的游戏绘本,还能锻炼脑力,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