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性|彩电行业的史诗性衰落下,隐藏着企业兴衰最朴素的真理( 二 )


长虹与康佳的衰落都犯了同一个致命错误,押错了核心技术。2007年,长虹投入40亿元巨资豪赌等离子电视,以图重回彩电霸主地位的基石,可最终以6420万元出售。从当时来看,综合长虹的实力投资等离子看似正确,然而整个市场的技术方向在发生变化,索尼、东芝、日立、三星、LG已先后放弃等离子转攻液晶,之后等离子和液晶的份额对比从3:7变成1:99,长虹变成了“孤家寡人”。长虹已错失了市场良机,越来越远离竞争的核心。
长虹犯的另一个错误,与康佳一样,业务的多元化,按照长虹的说法“加速培育新增长极”。这些所谓的增长极包括家用机器人、电动汽车压缩机、汽车空调等业务;布局智慧农业、智能水表、智能停车、设备定位;锂电业,关注三元材料领域的布局机会等。这些业务与彩电关联度低,也没有在行业内形成规模优势,经营不太理想,利润率偏低,反而稀释掉彩电在长虹中的地位。2019年净利润仅有3.3亿元,同比下降 49.4%。
史诗性|彩电行业的史诗性衰落下,隐藏着企业兴衰最朴素的真理
文章插图
康佳、长虹犯了同样的错误,在利润规模、增幅变化也都沦落到同一个级别。此外,各自都还存在先天性历史因素制约隐患,加速各自的彩电业务没落。康佳的股东大会,诞生了中国证券史上第一宗中小股东实现“逆袭”、入主董事会的案例。最终的结果,还是大股东华侨城重新掌权,内乱宫斗造成恶劣影响不言而喻。长虹的管理层收购,倪润峰的退位,引发的一系列风波,让长虹少了一位领路人,影响未来的战略布局。
虽然,康佳、长虹一直没有放弃彩电业务,并且一直在做努力。然而在海信、创维等老对手,小米、华为新势力的围攻下,康佳、长虹最终失去在彩电行业的存活空间。从长远来看,这两家公司不会谢幕,有一天会以新的角色在商业世界重新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可是康佳彩电、长虹彩电这两个品牌将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今年下半年,日本财经作家大西康之出版了《东芝解体:电器企业的消亡之日》一书。仅从书名上看,你会被误解这是只讲东芝的衰落故事,事实上讲述日本八大电器企业衰落的故事,包括东芝、NEC、夏普、索尼、松下、日立、三菱电机、富士通。这些企业何止在日本,在中国也是耳熟能详,中国的消费者曾以拥有一台日本的家电而骄傲。中国的彩电企业曾给予日本的彩电企业老师的尊称。
而今天,美的收购东芝的白色家电业务,鸿海收购夏普66%的股权,海尔收购了日本的三洋电机,这是典型的“后浪”将“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的战争。作者在书中指出日本电器的“大溃败”有两个不得不说的原因,一是日本电器企业是综合型电器企业,对主副业判断的失误,对家电业务投入欠缺,错失了技术革新的机遇。二是骄兵必败,本土崛起的日本电器企业,形成了“日本特色”的技术路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加上原本的成功,导致对新技术/新对手的轻视。
回看康佳、长虹,今天他们遭遇的失败,与当年的日本电器企业如出一辙。回看过往40年中国企业的兴衰史,类似的故事一直在重演,这也成为左右行业格局发生质变的关键因素。小米、华为入局彩电业务试图重新定义游戏规则,避开多元化、骄兵必败的风险,巧妙借用智能手机积累的用户优势、品牌背书,打造家庭娱乐终端平台的商业模式,培养消费者将智能手机、彩电、PC等融为一体的娱乐消费习惯,赢得新一代年轻消费者的认可。
从整个大消费电子产业来看,新型的家电品牌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将某个细分品类打通打透,这包括九阳的豆浆机、科沃斯的扫地机器人、小熊电器的萌系小家电等。他们的成功专注于一个特色场景、特定人群、特定需求打造出特色产品,同时适应新一代年轻人个性化的消费升级。
史诗性|彩电行业的史诗性衰落下,隐藏着企业兴衰最朴素的真理
文章插图
今日,康佳、长虹的策略,更多沉迷于过往的家电消费市场环境中,采用古老的四处出击的战略战术。在大战场上,打不过海信、创维;在小战场上,看不上科沃斯、小熊,两边都不沾。康佳、长虹要从根本上摆脱困境,需要大无畏的勇气,去断臂求生,撕掉彩电的标签,聚焦新业务,找到一个适合属于自己的新舞台。
在彩电这个舞台上,康佳、长虹不需要再去证明自己,事实上难有能力证明自己。未来的彩电舞台,需要小米、华为,制造出新的惊喜,超越消费者对彩电的想象。过往的传统分析彩电行业、彩电企业的理论、规则,并不适合小米、华为,这也是警惕海信、创维以新的视野、新的角度,洞察小米、华为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