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也要“卡脖子”?

关于芯片被“卡脖子”的消息 , 开始蔓延到中国汽车制造行业了 。
从上周末开始受到持续关注的南北大众停产事件 , 据传就是受芯片断供所致 。 尽管目前国内整车产品 , 部分已经能够达到相当高的自主率 , 但放眼整个汽车芯片市场 , 几乎全部份额仍有境外企业主导 。
众所周知 , 在特朗普政府通过“制裁”手段打压中国科技公司的背景下 , 此前华为已经被迫分拆其荣耀手机品牌 。
只要是涉及供应链安全的 , 无论是手机芯片还是汽车芯片 , 在中国都已成为敏感话题 。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下一赛道 , 目前在全球属于相对具有竞争力的位置 。 所以汽车芯片断供一事 , 把“国产替代”再次推向了舆论的焦点 。
01
车芯短缺 , 终于来到了聚光灯下
上个周末 , 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统称南北大众)停产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 , 停产的主要原因是“汽车芯片供应不足” 。
对于车企上游芯片供应短缺 , 大众方面的解释是:一方面由于中国市场在后疫情时代需求增长迅速 , 车企加紧供应;另一方面是海外疫情冲击持续 , 影响了芯片的供给 。
新能源汽车也要“卡脖子”?文章插图
相关负责人强调称 , 高端半导体芯片的短缺 , 导致生产受限 , 只要是配备了ESP(车身稳定)和ECU(电子控制单元)的车型 , 都将受到影响 。 由于12月份南北大众的产量达到20万辆 , 此次风波预计对汽车行业12月份的产量将影响甚广 。
而早在汽车销售业绩出现下滑之前 , 资本市场就做出了反映 。
12月7日周一 , A股和港股汽车股大面积下跌 , 广汽集团一度跌超5% , 东风汽车跌近4.5% , 广汽集团跌超3% , 长城汽车跌2% 。
新能源汽车也要“卡脖子”?文章插图
至于何时能够拿到足够的芯片恢复生产 , 目前大众方面不得而知 。
02
断供的原因 , 要从很多事情说起
结合2019年的一些新闻 , 事情的缘起其实并不简单 。
从2019Q2开始 , 8英寸晶圆就已经出现缺货的现象 。 当时除少数大厂争抢台积电10纳米以下先进工艺产能之外 , 供应紧张的情况大多集中在成熟特色工艺平台方面 , 特别是8英寸的产能供应持续紧张 。
供应紧张的原因 , 包含几个方面的因素 。
首先是5G商用步伐的加快 , 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 , 致社会对于线上生活质量的需求增加 , 拉升了市场对晶圆的需求 。
新能源汽车也要“卡脖子”?文章插图
另一方面就是华为受到美国“制裁”前后 , 向境内外晶圆厂下了大量订单 。 晶圆厂将大规模的产能调配给了华为的订单 , 进而挤压了其他厂商的产能 , 导致订单囤积、延后 。
在这时候 , 全球晶圆的产能 , 还是处在一个紧平衡的状态下 。
后来2020年中下旬 ,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井喷也是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 市场的规模一下扩大 , 其中10月份车辆销量同比增长了104.5% , 1~10月同比增长84% , 带来汽车芯片的需求激增 。
市场行情报告显示 , 2020Q1,英飞凌、安森美、Microsemi等IGBT供应商的供货周期普遍维持在13~30周左右 , 且还有延长趋势 , 而IGBT正常的供货周期在7~8周左右 。 到了9月中旬 , 富满电子、德瑞普、金誉半导体等MOSFET厂商也开始陆续向下游客户发布涨价通知 。
恰好在这时 , 又有两起突发事件 , 让汽车芯片的供需天平彻底失去了平衡 。
10月份 , 通讯芯片厂商旭化成(AKM)因为一场持续3天的大火导致停工 , 部分产品价格从5美元上涨至110美元;11月初 , 汽车微控制单元(MCU)龙头意法半导体(STM)的工人发起罢工 , 在产品断供的阴影下 , STM的MCU产品价格暴涨 。
缺货涨价的状况 , 很快开始向业内竞争对手和下游蔓延 。 汽车ESP和ECU的主要供货商博世和大陆 , 由于芯片供应短缺 , 均面临停工的风险;主流的MCU厂也在涨价 , 交货期已经延长至4个月以上 。 其中恩智浦的MCU交付期已经延迟到18周以上 。
于是就有了12月4日 , 南北大众由于芯片断供而“停产”的消息 。
03
为什么又被“卡脖子”了?
其实 , 汽车芯片在过去本身并不是一个大市场 。
这个赛道在2019年才价值465亿美元 , 远不及5G手机芯片近116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 但当年中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不到150亿元 , 仅占全球营收的4.5% 。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 这一年 , 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占全球市场3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