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量到专业:互联网上,知识如何更可靠

【从海量到专业:互联网上,知识如何更可靠】从年初的“新冠肺炎”“EMOC” , 到最近的“嫦娥五号”“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每当你看到一个陌生的词语 , 第一反应会是什么?——上网搜一下 。 这也是早年间中文互联网领域流传的那句“知之为知之 , 不知百度之”的由来 。 如果说搜索引擎帮助用户搭建了一条从海量信息通向特定信息的道路 , 那么泛知识类产品的诞生与发展则帮助用户搭建了一条从海量资讯通向所需知识的道路 。
从海量到专业:互联网上,知识如何更可靠文章插图
遇到“新生事物” , 查一查;遇到不懂的问题 , 问一问 。 对于很多网友来说 , 百度百科、Bilibili、果壳等互联网平台成为了获取新知的重要渠道 。 这些平台也的确已经吸引了大量用户 。 百度百科最新数据显示 , 截至目前 , 百度百科覆盖2100万词条 , 每天满足4亿次知识搜索需求 。
互联网知识产品给网友带来了知识的普及 , 它们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 为不同教育背景的用户创造了了解某一领域或话题的共同可能 , 让知识的获取更为方便快捷 。 然而 , 也应注意到 , 在知识仿佛变得唾手可得、信息仿佛可以轻易被一网打尽、经验仿佛总有人倾囊相授的今天 , 真正专业、科学、权威的内容却成为了稀缺品 。
由于开放平台上知识产品的“众包”特性 , 这些知识的可信度常常受到质疑 。 信息的不完整、不准确、不严谨 , 难免对公众造成误导 。 如何为大众提供更为优质的互联网知识产品、为通向新知的道路筑起更为牢固的路基 。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 为用户提供更为专业、权威、科学的内容 , 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
令人欣慰的是 , 已经有平台致力于提升知识内容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 近年来 , 百度百科聚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分享者 , 将博物馆、动物园、专家等优质智力资源搬到线上 。 法学家杨立新、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植物学家顾有容、乒乓球运动员方博等 , 都是百度百科的内容贡献者 。 新近发布的“微光计划” , 更是聚焦天文、性教育等细分领域 , 为专业知识分享者提供全方位的扶持方案 , 以期为用户提供更为专业、权威的知识内容 。
“你有一个苹果 , 我有一个苹果 , 互相交换 , 我们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 , 我有一种思想 , 互相交流 , 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 , 甚至更多 。 ”作家萧伯纳曾这样形容知识具有的可分享的属性 。 人类文明的进步一直伴随着知识的传播与分享 。 未来 , 在知识经济时代将有更多的平台在为用户提供专业与权威的知识内容方面做出探索、担起责任 , 让互联网知识产品开启从海量、易得到科学、可信的升级 , 为分享、获取知识带来更为愉悦的体验 。 (光明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李慧)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